《表2 寒武-奥陶系岩溶顶板标高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表2 寒武-奥陶系岩溶顶板标高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同煤田寒武-奥陶系岩溶水系统东北区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无实测数据。

利用钻孔资料、测井资料对大同煤田东北区寒武-奥陶系岩溶顶面标高及岩溶裂隙含水层厚度进行统计(表2),并做岩溶顶板标高及含水层厚度等值线图(图2)。据图可知,灰岩顶板标高最高点在研究区北部870 m,最低点在研究区东部690 m;岩溶顶板标高变化特征与煤向斜发育特征较一致,大同煤田为走向北东30°~50°的不对称向斜,西翼宽而缓(倾角3°~7°),东翼陡而窄(倾角40°~60°),东西宽约30 km,向斜轴延伸长约50 km[10];研究区内寒武-奥陶系灰岩顶板标高由两翼向轴部逐步变低,最低处为研究区东部,即轴线北东段,最高处位于研究区北部,从北到东岩溶埋深逐渐增加。研究区内寒武-奥陶系含水层厚度发育极不均一,西北部、中部、东北部含水层厚度较厚,即东南部较西北部厚,轴部较两翼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