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Ⅱ类及Ⅲ类铬尖晶石主量元素特征(wt%)》

《表2 Ⅱ类及Ⅲ类铬尖晶石主量元素特征(wt%)》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普兰地幔橄榄岩铬尖晶石成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前人根据铬尖晶石的成分及演化特征将铬尖晶石分为三类:富铝系列、富铬系列、富铝-富铬系列,其中富铝成分系列以富铝、富镁(Cr#变化于0.09~0.65、Mg#变化于0.46~0.84)为特征,典型代表为萨尔托海、贺根山的DTG蛇绿岩体中的尖晶石;富铬成分系列以富铬(Cr#变化于0.55~0.87)为特征,典型代表为东巧、大道尔吉蛇绿岩体中的尖晶石(鲍佩声等,1999)。普兰地幔橄榄岩铬尖晶石Cr#(0.17~0.72)变化范围大(表1、表2),涵盖了前两类铬尖晶石的范围(图4),符合富铝-富铬系列的特征,类似的特征在罗布莎、东波、泽当都有发现(熊发挥等,2013;鲍佩声等,2015;Xiong et al.,2016),前人认为这反映了橄榄岩更为复杂的多期熔融历史(鲍佩声,2009),有学者用早期洋中脊环境形成贫铬富铝的尖晶石,晚期俯冲体系流体作用形成富铬尖晶石来解释(Zhou et al.,1996,2014;Xiong et al.,2017),也有学者用洋底水平滑动产生的推覆作用或蛇绿岩侵位时的构造混杂作用所导致的不同地区的洋壳及地幔挤到了一起来解释(史仁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