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08—2014年NmF2和hmF2的MARE》

《表1 2008—2014年NmF2和hmF2的MARE》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区域掩星观测与IRI-2016电离层峰值参数的比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区域COSMIC掩星反演的峰值参数与IRI‐2016模型输出值间的差异,对比了差异更为明显的太阳活动低年(2008—2010年)峰值参数的空间分布。考虑到电离层活跃水平,分析的时间段选为最具代表性的春秋季的中午时分(LT 12:00—14:00)。在本文中,季节的划分标准为:3月、4月、9月、10月为春秋季,5月—8月为夏季,11月、12月、1月和2月为冬季。图4为2008—2010年春秋季中午(LT 12:00—14:00)由COSMIC掩星与IRI‐2016模型得到的峰值参数NmF2与hmF2的均值在中国区域的空间分布。图4(a)~4(d)显示,COSMIC掩星观测与IRI模型输出的峰值参数空间分布形态均反映出低纬地区电离层更为活跃,同时观测值与模型输出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图4(e)、4(g)表明,对于NmF2,与COSMIC掩星反演结果对比,IRI模型输出值在15°N~30°N的低纬区域明显高估,相对偏差最高可达100%以上;而在30°N~55°N的中纬区域,IRI模型输出的NmF2普遍表现为低估。图4(f)、4(h)表明,对于hmF2,情况恰恰相反:在30°N~55°N中纬区域,IRI模型的hmF2输出值普遍高于COSMIC观测值,而在15°N~30°N低纬区域,模型输出值普遍低于COSMIC观测值。由图4(f)可见,在太阳活动低年,IRI‐2016模型与COSMIC在中国区域得到的hmF2的绝对偏差一般不超过50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