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不同等级相对凋萎湿度测站占总测站比例》

《表4 不同等级相对凋萎湿度测站占总测站比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宁夏土壤水文参数空间分布及干旱指标改进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4中分别列出的小于25.0%、30.0%和35.0%,为《农业干旱等级》(GB/T 32136—2015)中特旱对应的土壤相对湿度

土壤有效水表征了土壤可利用水分,需要结合田间持水量和凋萎湿度才可判定能被植物利用的现实土壤水分。但在干旱或者土壤墒情监测中,却很少将三者结合起来使用,尤其很少考虑凋萎湿度,从而影响了其科学性和使用效果,这也是本文引入相对凋萎湿度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内0—20 cm和20—50 cm的土壤相对凋萎湿度分别介于10.5%—75.6%和7.8%—67.0%。其中,大于30.0%的偏高测站分别占总测站的18.0%和16.4%(表4),主要分布在中部干旱带和北部地区。个别测站超过40.0%,应该与局地土壤质地密切相关(图5)。海原和固原地区0—20 cm土壤相对凋萎湿度整体较低,介于14.2%—37.6%,34个测点中仅1个测点超过30.0%。相对凋萎湿度越大,表明凋萎湿度更接近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效水就越小。故而,北部地区的一些区域,即使某一时刻的土壤相对湿度达到30.0%,土壤水对植物仍是无效的;但对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而言,土壤相对湿度分别达到20.0%—30.0%和超过20.0%时就处于有效水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