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三峡水库蓄水后螺山水文站径流量和输沙量》

《表4 三峡水库蓄水后螺山水文站径流量和输沙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桥梁桩基础施工对航道演变影响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三峡水库蓄水后,总的水沙条件发生改变,输沙量大幅减少,水流长期处于含沙不饱和状态;螺山水文站位于本河段下游约9 km处,据螺山站2003—2011年资料统计,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游一直出现中、小水和少沙年份,来水量虽与蓄水前基本相当,来沙量约减少75%,特别是2011年,来水量减少最多,达27%,来沙量减少达89%(表4)。受三峡工程调蓄作用影响,汛期特大洪水得到有效控制,洪峰流量减小,相应中水历时加长,枯水流量增加,螺山站在蓄水后流量小于7 500 m3s的年平均时间为27 d,与蓄水前(1990—2002年)相比减少了9 d;流量介于7 500~10 000 m3s间的年平均时间为74 d,介于10 000~15 000 m3s间的年平均时间为88 d,分别比蓄水前增加了24 d和20 d,流量大于40 000 m3s的年平均时间仅为27 d,与蓄水前相比减少了24 d,但流量介于30 000~40 000 m3s间的年平均时间为50 d,比蓄水前增加了11 d。枯水期流量增加,中水历时延长,冲刷加剧,往往会使洲滩头部低滩冲刷后退,会对枯水航道条件产生一定影响。2007年以来,水沙条件与2003—2006年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在本河段首先表现的是南阳洲左汊分流比明显降低,说明本阶段航道变化的原因不完全是水沙条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