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硅质页岩孔隙度、比表面积变化特征表》

《表1 硅质页岩孔隙度、比表面积变化特征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深水陆棚相页岩生储机理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随着埋深不断增加,温度、压力以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迅速增大,在大规模生烃之前(Ro<1.3),蛋白石转化形成了石英微晶,并形成大量由石英微晶颗粒构成的刚性格架孔,有机质自身(煤层)硬度小,一般在1.5~3.0,容易被压实,而石英硬度达7.0,石英颗粒的格架孔易保持,不易被压实。一方面深水陆棚相早期结构不稳定的生物硅质(蛋白石)不断脱水转变成刚性的晶态石英(见图8),主要以斑块状、团块状的石英集合体产出,还会形成大量刚性石英粒间孔,抗压实作用强(见图9a);而浅水陆棚相黏土矿物页岩缺乏刚性石英粒间孔,抗压实作用弱(见图9b)。另一方面生物硅质溶蚀和黏土矿物蚀变过程中释放出的硅质重结晶后形成自生石英,以叠置的片状、卵状和椭球状产出,形成黏土矿物粒间孔(见图9c、图9d),也能形成相对刚性矿物粒间孔。上述两方面的成岩作用,使得生物成因硅质页岩具有多孔、网状结构,原始孔隙度高(见图9e—图9f、表1),为后期烃类演化原油充注、有机孔的发育及保持提供了空间。对此,在诸多含油气盆地石英砂岩孔隙演化中,孔隙得以有效保持也证实了这一点[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