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各间作处理灌水量:不同水分胁迫下的小麦/玉米间作群体响应机理研究》

《表3 各间作处理灌水量:不同水分胁迫下的小麦/玉米间作群体响应机理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水分胁迫下的小麦/玉米间作群体响应机理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2可知,共生期内各间作处理间普遍存在小麦条带水分捕获当量比高于玉米条带水分捕获当量比的现象,只有第4水出现反转,且随水分胁迫的加剧,小麦条带的水分捕获当量比逐渐增加,玉米条带的水分捕获当量比则相反。这是由于共生前、中期,小麦条带需水量大,且同一水分胁迫处理下,共生期内普遍存在小麦条带0~100 cm深土层平均体积含水率低于玉米条带的情况,特别是表层土壤含水率更是如此,而土壤含水率决定土壤入渗量与吸水能力,土壤含水率越低其吸水能力越强,入渗速率越大,因而同一水分胁迫处理间,小麦条带的吸水能力明显强于玉米条带。不同水分胁迫处理间,由于水分胁迫逐渐加剧,造成间作群体内部土壤水势梯度增大,灌溉水受小麦条带土壤介质的吸力增强,进而小麦条带的灌溉水入渗能力增加,因此有限的水资源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小麦条带的水分捕获能力提升。此外,随生育期推进,还表现出小麦条带水分捕获当量比逐渐减小,玉米条带水分捕获当量比逐渐升高,且两作物条带间的水分相对竞争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变为负值的规律。这是由共生期内随生育进程的递进,两作物条带间的土壤水势梯度减小直至反转所致。另外,对于存在少部分数据不符合此规律的情况,这是由其应灌水量较少(各间作处理灌水量如表3所示),相应作物条带入渗时间较少导致入渗总量较低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