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吸附动力学模型参数1)》

《表3 吸附动力学模型参数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抛光污泥掺杂Fe_3O_4复合微球吸附剂对Sb(Ⅲ)的吸附性能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qe为平衡吸附量,mg/g;k1为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min-1;k2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g/(mg·min);a1和a2分别为粒子内扩散模型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阶段常数,与吸附边界厚度有关;K1和K2分别为粒子内扩散模型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阶段吸附速率,mg/(g·min1/2)。

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描述吸附过程中物质传输和化学吸附等潜在的速率控制因素及其吸附机理[32]。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粒子内扩散等3种模型对SAB吸附Sb(Ⅲ)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拟合。由表3可知,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具有最高的拟合精度(R2>0.99),且模型计算得到qe的理论值(17.661mg/g)与实验值(17.338mg/g)非常接近。因此,推断SAB吸附Sb(Ⅲ)的动力学过程由化学吸附(离子交换)与物理吸附(扩散反应)共同作用[33]。粒子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SAB吸附Sb(Ⅲ)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两个阶段,在SAB吸附Sb(Ⅲ)的过程中内扩散占据主导地位但不是唯一的吸附机理,表层吸附过程受到边界层厚度的控制,进一步说明了SAB吸附Sb(Ⅲ)的速率受到边界层效应和外部传质效应控制[1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