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温度后的拔出试验结果》

《表5 不同温度后的拔出试验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玻纤织物增强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备注:括号中的数值为对应的标准差

图6(b)给出了三种不同类型拔出试件在不同高温后的破坏形态图,可得到以下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对于未经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织物,温度在100~300℃时,均发生纤维束核心区部分纤维丝拔出.在400~500℃时,纤维束均能完全从水泥基体中拔出.对于表面浸胶处理的玻璃纤维织物,温度在100~300℃时,发生纤维织物与基体的剥离现象.出现剥离现象的原因是,环氧树脂涂层经历了高温条件下软化、降温后的硬化,导致纤维束与基体间的胶结力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引起拔出试件界面性能的显著降低.并且温度在100℃时,环氧树脂层没有显著的破坏,依然呈现原有蓝色.在200℃时,环氧树脂层开始发生热分解[24],此时环氧树脂的性能已发生退化,可以很清晰观察到环氧树脂层外观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颜色变成黄色.当温度在300℃时,环氧树脂层劣化严重,颜色变成灰色.此时拔出试件的界面黏结处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裂纹,表明在300℃时纤维束环氧树脂层脆性大增,整体性受到较严重的削弱,进而会导致内部纤维丝之间协同受力效果受到影响.对于表面黏砂处理的玻璃纤维织物,温度在100~300℃时,均发生拉断破坏,环氧树脂层颜色变化情况同浸胶处理的类似.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破坏模式由相对集中平整的断裂面趋向于松散齿状的断裂面.当温度达到400℃时,环氧树脂层全部失效,起黏结作用的环氧树脂层几乎全部热解,纤维束呈现松散状态,内部纤维丝明显分散开来,表面呈现灰色,浸胶和黏砂的试件均发生纤维束的完全拔出破坏.温度在500℃时,环氧树脂层已热分解完全,纤维束表面呈现白色,浸胶和黏砂的试件均发生纤维束的完全拔出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