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地质灾害点密度与不同方法的归一化易发性指数相关性统计》

《表5 地质灾害点密度与不同方法的归一化易发性指数相关性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使用双尾显著检验,*表示在0.05的水平下相关性显著。

易发性指数特征统计法和AUC方法都从全区尺度分析了5种方法的有效性,但因京津冀地区的地貌梯度效应极为显著,加之研究区面积较大,不同方法在不同统计尺度下的有效性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面向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成果的应用,有必要再进一步评价5种方法在3个地貌单元的有效性。采用地质灾害点生成密度图层,然后分别计算其与5种方法的归一化易发性指数图层在全区和不同地貌单元的相关性(表5)。与AUC方法略有不同,全区的相关性大小排序为:普通最小二乘法>信息量法>二元Logistic回归法>敏感性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在内蒙古高原,效果较好的是信息量法和普通最小二乘法。在华北山区,效果较好的是普通最小二乘法、信息量法。在华北平原,各种方法的效果整体欠佳,主要是由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致灾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平原区的地质灾害更多受人类活动影响,评价效果相对较好的是敏感性指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