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浓度铅污染下铅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

《表2 不同浓度铅污染下铅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单种及混合种植对花叶芦竹铅积累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2可知,在对照组和低浓度铅污染处理下,花叶芦竹单种和2种植物混种模式的铅转运系数均小于1,在高浓度铅污染处理下,4种种植模式的铅转运系数均大于1。这是由于在高浓度铅污染处理下,土壤中的铅含量较高,根系中过量的铅含量可以通过植物中的离子转运蛋白将铅暂时储存在根中,再转载到木质部导管,使铅易于向上运输和富集(段德超和施积炎,2014)。在对照组和低浓度铅污染中,土壤中铅含量相对较低。铅主要分布在根的细胞壁上,合适的铅浓度可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使大多数的铅被植物根系所吸收,而向上转移重金属的能力下降。通过比较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铅含量的富集系数可知,在低浓度和高浓度铅污染中,3种混种模式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其变化范围为1.03~2.81。地上部分代表茎叶的铅富集能力,地下部分代表根的铅富集能力。由表2可知,随着铅污染处理含量的不断增大,不同种植模式的花叶芦竹地上部分富集系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对照组中,单种模式和混种模式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在低浓度和高浓度铅污染处理下,单种和混种模式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低浓度和高浓度铅污染处理下,美人蕉+花叶芦竹混种模式的地上部分铅富集系数要明显高于单种种植模式,其差值分别为2.55和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