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废弃地年水土保持量与水土流失量的年度变化》

《表3 不同废弃地年水土保持量与水土流失量的年度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治理与水土保持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寻乌县3个不同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修复模式于2016—2018年的水土保持量相关数据核算结果见表3~表5。由表3可知,2016—2018年,不同稀土矿废弃地的单位面积水土保持量逐年增加,其中TW废弃地于2017年初治理,2018年年底(治理的第2年)的水土保持量(69202.37 t·hm-2)是2017年(64142.14 t·hm-2)的1.08倍;KST废弃地经治理后,其水土保持量的增幅较大,第4年(36680.73 t·hm-2)即达到上一年(16326.63 t·hm-2)的2.25倍,水土流失量(≤50000 t·hm-2·a-1)达标。SCT废弃地经10 a的治理,随水土保持量逐年增加,形成了较稳定的林草森林群落,第9年的水土保持量(60921.93 t·hm-2)是上一年(49869.72 t·hm-2)的1.22倍,第10年(69329.94 t·hm-2)是上一年的1.14倍,水土流失量达标。该地地形坡度较陡,基本未实施坡面平整的固坡措施,经穴状整地栽植林木治理为主;治理期间,因坡陡,兼经采矿剥离和对地表破坏较严重的堆浸采矿生产,人为扰动的土壤极其松散,治理的第8年,水土流失仍较严重,坡底的拦沙坝截留大量淤积的流沙;当桉树、湿地松森林群落发育成庞大根系锚固地表后,减少水土流失量至达标(≤50000 t·hm-2·a-1),延长治理期约至10 a。KST、SCT废弃地的坡面坡度总体较缓,均在25°~32°,也可能是因为采取比堆浸较小的地表破环浸池采矿生产方式,经对坡面平整、生态植草护坡和坡底拦截水土流失工程的生态治理措施,植被覆盖率达65%以上,水土流失减低至达标,在时间较短的3~5 a间,达到初期的水土保持治理效果。这表明,对陡坡地形的地表平整环节,即陡坡缓降的平整措施后,再进行地表的植被覆盖,可以提速水土保持的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