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08—2017年广西蚕桑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化及其分解》

《表2 2008—2017年广西蚕桑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化及其分解》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广西蚕桑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及其趋同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后采用DEAP2.1软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计算出2008—2017年广西蚕桑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及其分解值,结果见表2。总体来看,2008—2017年广西蚕桑全要素生产效率表现出一定波动性,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平均值为1.046,广西蚕桑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仅有2个年际未能达到前沿最优,其他年际都达到前沿最优,广西蚕桑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出现进步。2015—2016年广西蚕桑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出现最低点(0.975),增长率为-2.5%,出现负增长率的还有2008—2009年;2016—2017年广西蚕桑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达到最高点(1.359),在此期间增长率达到35.9%;除此之外,其他年际增长率表现较为缓慢的趋势。究其原因,2008年初低温冰雪冷冻灾害,广西蚕桑产业生产规模效率降低,而低温冰冻灾害的负面影响造成财政支农重点放在灾害补贴上,降低财政支农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从外部经济环境看,2008年金融危机也导致蚕茧价格动荡,产量下跌,全要素生产效率相关资源配置整合遇到困难,而2014—2016年蚕茧收购市场一直处于卖方有利的情况,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促使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扩大蚕桑产业生产带动贫困户脱贫,而在实际产业扶贫政策上倾向于蚕桑生产资料补贴为主,生产投入多为简单的非技术要素规模投入,蚕桑产业的扩大主要依赖要素为规模驱动力,但是随着前期技术创新本身的优势逐渐丧失,其技术驱动力开始减弱,甚至出现停滞的现象,导致要素规模和技术驱动力匹配出现滞后;然而在实践中政府也通过组织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专家团、基层技术干部、专业养蚕大户等业务培训,加速栽桑养蚕集成新技术的推广,弥补技术创新力衰减的损失。这进一步证明在2015—2016年广西蚕桑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仅为0.975,而2016—2017年却很快达到前沿最优(1.359)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