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各类硅氧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及对电芯能量密度的影响(基于某款软包电芯测算)》

《表4 各类硅氧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及对电芯能量密度的影响(基于某款软包电芯测算)》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开发策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纳米硅易于团聚,嵌锂后体积变化较大,且嵌锂后局部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率变化大,硅表面不易产生稳定的SEI膜,发展纳米硅碳复合材料是推进硅负极应用的关键。复合材料中,硅或其化合物起储锂作用,是主要活性物质;碳能增强材料的导电性,防止纳米硅团聚和与电解液直接接触,也可以储存一定的锂,从而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效率。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目前已经开始商业化,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实现了相对低容量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的量产,其中具体可分为硅碳负极体系的Si/C420、Si/C450、Si/C480、Si/C500、Si/C550,硅氧碳负极体系的SiO/C420、SiO/C450、SiO/C480、SiO/C500、SiO/C550。表4和图6展示了已经量产的各类硅氧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及其对电芯能量密度的影响。国内宣称可量产纳米硅基负极的企业有贝特瑞、天目先导、正拓能源、深圳斯诺、杉杉股份、江西紫宸等,国外可量产硅基负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日韩,其代表性公司如日立化成、三菱化学、昭和电工、日本信越、吴宇化学、韩国GS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