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下的表面粗糙度(f=0 mm)》

《表2 不同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下的表面粗糙度(f=0 mm)》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半导体激光器抛光1.2333模具钢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激光抛光结果取决于辐射能量密度和材料吸收系数,能量密度大小由功率密度与扫描速度决定,其表示每个表面单位辐射的能量。由于光斑面积不变,功率密度随激光功率变化,故将激光功率与扫描速度二者组合起来以能量密度加以分析,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知,8#试样表面抛光效果较好。当离焦量在焦点处,激光功率为1 400 W,扫描速度为0.032 m/s时,Ra为376.72 nm,相对初始表面粗糙度降低87.9%,表面形貌,如图2所示。结合4#试样分析,当能量密度约为1 100 J/cm2时,抛光效果最好。在低于1 100 J/cm2时,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表面粗糙度降低,当达到1 100 J/cm2时粗糙度降到最低,随后能量密度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验证了Lamikiz等[11]提出表面抛光机理,也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抛光机理,即激光抛光存在两种机制:一种是表面浅熔融(surface sallow melting,SSM);另一种是表面过熔融(surface over melting,SOM)。小于1 100 J/cm2时是表面材料微熔,抛光机制为表面浅熔融(SSM);大于1 100 J/cm2时熔化层远大于峰谷距离使表面发生过度熔化,表面粗糙度随着能量密度增加而变大,抛光机制转变为表面过熔融(SOM)。对比1#和5#试样,5#试样的能量密度大于1#试样且都在1 100 J/cm2以下,表面粗糙度较低的为1#试样。因为5#试样的扫描速度过快,导致材料表面冷却速率加快,造成表面熔化不完全,所以造成表面粗糙度过高。能量密度达到材料熔化阙值时,扫描速度对材料表面的抛光效果影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