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血清mi RNA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表1 血清mi RNA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miRNA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肌钙蛋白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是心肌梗死发生后经典的诊断标志物[3],然而这些标志物必须在心肌梗死后3~4 h才可以检测到。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早期可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心肌细胞分泌的miRNA取决于细胞的功能状态,在心肌梗死发生早期可检测到某些特异性miRNA升高,因此可作为心肌梗死后的早期诊断标志物[4]。Kuwabara等[5]对心肌梗死小鼠的miRNA微阵列分析发现,心肌梗死后血清中miR-1和miR-133a水平升高。此外,血浆来源的外泌体miR-183与蛋白激酶活性相关,并且可以作为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新型生物标志物[6]。在临床研究上,Wang等[7]检测了66例AMI患者和70名非AMI健康人群的血清,发现血液中miR-22-5p和miR-122-5p的表达有差异,miR-22-5p及miR-122-5p联合检测增加诊断敏感性。Zhu等[8]对120例符合条件的AMI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人群在入院后立即检测血液中miR-181a表达水平,发现血浆miR-181a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表明血浆miR-181a对早期诊断AMI具有重要价值。关于miRNA在人类心肌梗死早期特异性变化的相关文献研究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