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的产量及构成因子》

《表6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的产量及构成因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超级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效果及产量形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一品种相同年份内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比较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和对照的水稻产量(表6),2013年和2014年中早39分别增产7.66%和6.35%,中嘉早17分别增产10.87%和8.99%,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分析不同处理的产量构成因子,其中中早39和中嘉早17 2年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表现为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处理高于对照,而结实率及千粒重在品种及年度间有较大差异,规律不明显,说明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实现增产。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的有效穗数与对照比较,2013年和2014年中早39分别增加了6.01%和2.14%,中嘉早17分别增加了4.76%和6.98%,除了2014年中早39品种外,其他均表现出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处理的有效穗数与对照有显著差异;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的穗粒数虽然增加,但处理间大多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