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钛铁矿含量:钛精矿连续酸解过程中物相变化特征探讨》

《表4 钛铁矿含量:钛精矿连续酸解过程中物相变化特征探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钛精矿连续酸解过程中物相变化特征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表4可以看出,随反应的进行,钛铁矿含量由钛精矿中的86.13%逐步减小至残渣4#中的14.38%,即大部分钛铁矿被分解生成TiOSO4和FeSO4,并被水浸回收。因为酸解残渣中仍存在含量可观的钛铁矿,为考察这部分钛铁矿能否被回收以及可能的回收效果,在实验室对其进行了二次酸解处理,结果如表4中残渣5#所示。对比残渣4#及残渣5#数据可以发现,二次酸解的效果非常理想,残渣4#中的钛铁矿基本被分解完全,这一点从残渣5#XRD图谱中钛铁矿峰(FeO·TiO2)的消失也可以得到佐证(见图3)。与此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残渣5#样品也可以明显看出视野中基本以硅酸盐矿物为主,钛铁矿颗粒零星可见(见图4),呈不规则粒状,粒径较小,基本在20μm以下,且多被石英等细粒硅酸盐矿物包裹。酸解残渣二次酸解试验表明,二次酸解可以很好的回收残渣中的钛资源,有利于提高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鉴于实际生产与实验室操作环境的差异以及成本考量,建议可以将酸解渣按照一定比例配入钛精矿中进行钛白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