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案例地跨国要素构成Tab.3 Components of transnational elements in case districts》

《表3 案例地跨国要素构成Tab.3 Components of transnational elements in case district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世界城市跨国空间形成发展过程比较——基于柏林和广州的实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考察归纳整理。

波茨坦广场最初为火车站,其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20世纪初,波茨坦广场成为欧洲最繁忙的交通中心,同时汇聚了诸多著名的酒店、剧院、别墅,是欧洲最繁华的商业广场,承担交通—经济—娱乐中心的功能。二战中,波茨坦广场成为主要袭击目标,80%的建筑被夷为平地,波茨坦广场遭到了致命的毁灭。战后,波茨坦广场成为被遗弃的荒地和无人区(empty space),随后便成为两极阵营对抗的边界空间[30]。1990年东、西柏林合并之后,波茨坦广场与其邻近的莱比锡广场,又回到其市中心的重要位置。1990年波茨坦广场重建,在政府推动下开始新城市空间的国际化营造。政府引入了索尼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ABB公司等大型跨国财团进行投资和运作[31];同时在柏林议会的运作和组织下,由世界建筑“梦之队”组成的规划师和建筑师参与了众多广场内地标性建筑的设计(4),是柏林统一以来规模最大而又最具政治意义的国家旗舰工程建设项目。政府和跨国财团形成跨国战略联盟推动了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32]。1998-2000年间,波茨坦广场的主区以及其北边的索尼中心先后投入使用,带动了波茨坦广场商务办公、商业旅游和音乐、电影等文化服务行业的发展。此外,残留的柏林墙遗址及其恐怖地带展览馆与现代化的地标建筑一起构成了柏林新跨国景观建筑群,成为集办公、商业、餐饮、娱乐和住宅设施为一体的综合型跨国空间(图2、表3)。跨国实体要素和跨国功能要素类型完整、组合分布,综合了历史、文化、生活景观的跨国职能,成为柏林走向全球的窗口和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