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颈部动脉及相关穿刺入路不同斑块狭窄位置和情况》

《表3 颈部动脉及相关穿刺入路不同斑块狭窄位置和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双源CT血管成像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术前患者颈动脉斑块》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结果以n(百分比)表示。

DSCTA共发现383个节段有斑块,其中58个节段(15.1%)为非钙化斑块,124个节段(32.4%)为混合斑块,201个节段(52.5%)为钙化斑块,斑块类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非钙化斑块主要分布在颈内动脉(29.3%),混合斑块(21.8%)和钙化斑块(22.4%)主要分布在主动脉弓,三者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3)。斑块分布较为广泛,最常见发生斑块的部位是颈内动脉(76/383,19.8%),其次是主动脉弓(72/383,18.8%)(表3)。斑块所致管腔狭窄以轻度狭窄为主(346节段,90.3%),中度狭窄(27节段,7.1%)和重度狭窄(10节段,2.6%)少见,狭窄程度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6例(90.3%)为非阻塞性狭窄,37例(9.7%)为阻塞性狭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斑块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非钙化斑块导致50例轻度狭窄(86.2%)、5例中度狭窄(8.6%)和3例重度狭窄(5.2%)(P<0.05)。混合斑块导致105例管腔轻度狭窄(84.7%)、15例中度狭窄(12.1%)和4例重度狭窄(3.2%)。钙化斑块导致191例轻度狭窄(95%)、7例中度狭窄(3.5%)和3例重度狭窄(1.5%)(表2)。钙化斑块导致非梗阻性狭窄发生率较高,非钙化斑块导致梗阻性狭窄发生率较高。总的来说,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的非阻塞性狭窄分别为86.2%、84.7%和95%,在导致非阻塞性狭窄对应的斑块类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