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安徽淮河流域大汶口文化时期农作物遗存统计表》

《表1 安徽淮河流域大汶口文化时期农作物遗存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安徽淮河流域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原始农业初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与同时期的周边地区相比,安徽淮河流域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原始农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海岱地区[18]和仰韶时代中晚期的中原地区[19]均是以粟作农业为主的稻旱兼作模式,油子岭-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长江中游地区是以稻作农业为主的稻旱兼作模式[20],而崧泽-良渚时期的长江下游地区则以稻作农业作为经济基础[21]。安徽淮河流域的稻旱兼作农业呈现稻作与粟作并重的特点,粟作农业未在淮河中游地区占据过优势地位。一方面,本地区具有优越的水热条件和大片适合水稻种植的湿地,为稻作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本地区自顺山集文化以来固有的稻作农业传统,则可能是其持续发展的主观因素,文化传承对先民的农作物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徽淮河流域内部,不同农作物比重可能存在差异,但根据目前的证据还不能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性,这与开展工作的遗址数量较少、每个遗址的取样单位亦较少有关。厘清区域内部的差异,还需要继续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