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三三件书作中的“泝”字比较》

《表三三件书作中的“泝”字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庭坚在元符三年的书学实践》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自宋至今,历代鉴藏者均视黄庭坚书作为珍秘神品,随着书卷的残损,对书卷进行拆组、重装、临摹,文献对具体作品的著录定名产生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甚多临本与伪作。原长二三丈的书作遗留下后记,如《行书青衣江题名卷》《行书赠张大同卷》,作为题跋的书作随着原作得以留存,如《行书跋苏轼寒食帖》《行书跋李公麟五马图卷》。立足于墨迹实物对相关拓本与著录进行考证时,后两者的可靠性常常受到挑战:如清毕沅摹刻的《经训堂帖》收录有清高士奇、陆时化著录的硬黄本(青阑本)黄庭坚《梵志诗》(端方《壬寅消夏录》著录为《励志诗》[28]),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行书青衣江题名卷》的著名它本,其中款署“涪翁自戎州泝流上青衣”中的“泝”字写作如表三[29]。2010年春季此卷的墨迹本自日本回流现世北京,品名定为《黄庭坚著毕刻〈经训堂法书〉黄庭坚〈梵志诗〉底本手写本》(简称“手写本”)。题于同纸的明董其昌小楷墨迹与董其昌各时期书作的标准器有一定偏差。署款黄庭坚的墨迹部分与所见黄庭坚在元符三年书作中的用笔习惯差别明显。全卷不符合明张丑在《真迹日录》初集对是卷的记录:“宋黄文节公正书法语真迹,项元汴家藏,神品珍秘”;“右帖高尺许,长五丈,竟一纸也,质如冰茧,色泽如玉,目中罕睹云。前段字迹大,可径寸许,七十六行,自元符一下,每行为一字,作擘窠大书,大奇大奇”[30]。从此一案例可知拓本与著录对于反映黄庭坚书作的偏差与局限[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