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说文》中的“茝”字字形》

《表1《说文》中的“茝”字字形》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网络媒介下《离骚》“茞”“茝”问题探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2中“茝”字字形均具备《说文解字》中原始“茝”字的形状。明代隆庆5年豫章夫容馆刻本的《楚辞章句》最接近最初的“茝”字字形;宋刻本的《离骚集传》融合了“茞”和“茝”的最初形态和最后形态;宋代庆元6年罗田县庠刻本的《离骚草木疏》中“茝”字与其写法差别不大。可见,在宋代,“茝”字字形是“茞”“茝”二字字形的结合体,那么由此可以推断,后世“茞”和“茝”的字形的分离很有可能脱胎于此,并且在意义上有共同的所指,即都由一字衍生而出,共同体现着《离骚》中“茝”字的所指含义。在清初毛氏汲古阁刻本的《楚辞补注》中,已经出现了标准的“茝”字字形,洪兴祖以王逸的《楚辞章句》为底本,保留前人的注释,并增加了自己的解释,在形式上实行“一句一注”,内容上增补了对字形字音的注释,所以《楚辞补注》是历来楚辞研究者重点研习的对象,书中“茝”字的形态被后世大多数治骚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