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国外HSLA系列钢的主要化学成份(质量百分数)》

《表5 国外HSLA系列钢的主要化学成份(质量百分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焊接性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高强度级别主要通过固溶强化、细晶强化、相变强化并辅以析出强化来实现[6]。国内民用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C含量(质量分数,以下单位相同)一般为0.05%~0.08%,Mn含量一般为1.0%~1.6%,Cr+Mo含量约为0.5%~1.0%。随着强度级别提高到690 MPa,Ni+Cu含量从约0.5%增加至约3.0%[7~12]。几种不同级别国内民用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化学成份见表2。国内9系列超高强度舰船用钢的C含量,一般为0.10%~0.15%。随着级别的提高,Mn含量从约1.0%降低至约0.5%,Ni含量从约1.0%提高至约4.5%~5.0%,Cr含量控制在0.5%~1.0%[13~19]。不同强度级别的国内舰船用钢的化学成分见表3。对于国外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以美国舰船用钢为例),舰船用HY系列钢的C含量为0.08%~0.17%,Cr含量为0.5%~1.5%。当强度级别提高到890 MPa时,Mn含量从约0.2%提高到约0.7%,Ni含量从约2.1%提高到约4.8%[20~25]。表4列出了几种HY系列钢的化学成份。在HY钢基础上改良的HSLA系列钢,C含量为0.05%~0.07%,Mn含量为0.5%~1.0%,Cu含量为1.2%~1.7%,Cr含量为0.5%~0.8%。当强度级别达到690 MPa或以上时,Ni含量达到约3.50%[26~31]。几种HSLA系列钢的化学成份见表5。从表3~5可以看出,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固溶强化主要由C、Mn和Ni元素贡献,细晶强化由微合金化所形的第二相贡献,相变强化由生产工艺决定,析出强化由基体中时效Cu粒子和细小第二相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