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特征与作用机理》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特征与作用机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特征与作用机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上两种模型分别反映了各种经济社会因素对城市收缩程度与城市内部收缩程度的影响,城市收缩程度主要体现的是城市区域整体的人口流失现象,而城市内部收缩程度探索的则是城市内部人口流失机制,从更加微观的角度思考城市收缩这一现象。对比表4中的模型Ⅰ、Ⅲ可以发现,受教育程度、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对城市收缩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0486、0.068,而对城市内部收缩程度则无显著影响。由此可以推测,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推广程度不断加深,城市中心与周边居民受教育差异程度在逐渐减少,反而是区域间差距在拉大,就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来说,并没有发现受教育程度提升的影响。同样,由于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几乎均为资源型城市,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也不会对城市内部收缩程度产生显著影响。城市环境、劳动力价格、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社会投资水平对城市收缩程度与城市内部收缩程度均产生了相反方向的影响。其中,城市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会加重城市收缩程度,但会减轻城市内部收缩程度;劳动力价格、社会投资水平的增加会减轻城市收缩程度,却会加重城市内部收缩程度。这种现象体现出城市内部的“二元”差异,即城市中心与城市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大差距,属于“中心—外围”模式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