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6—2017NBA总决赛第一场关键球员近景、慢镜呈现情况》

《表1 2016—2017NBA总决赛第一场关键球员近景、慢镜呈现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NBA电视转播中所塑造的球员形象与叙事策略探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对2017年NBA总决赛5场比赛的近景、慢镜以及字画对位相关内容的统计指标的频数、百分数统计分析中可以发现,在比赛实况转播过程中,近景、慢镜以及字画对位的出现时机几乎都在比赛进入到“死球”阶段(包括界外球、暂停以及罚球阶段)产生的,且在死球阶段重点球员的形象刻画最为突出。具体数据见(表1),关键球员近景的与慢镜的呈现次数都会在死球阶段不断地向观众进行重点推送。詹姆斯、杜兰特以及库里的近景、慢镜呈现次数高居前三名,而近景的呈现频率尤其是在暂停、替补换人阶段尤为明显,呈现出关键球员的出镜频率高的特点。明星球员出镜频率的增高,折射出比赛前期制作组对比赛关键人物以及故事脚本的预设(重主忽次)及在转播过程中的贯彻与实施。除此之外,球员的近景的呈现和切换不仅包含一名球员,还包含与之对应的相关球员,这种蒙太奇式逻辑关系组接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为观众呈现称出球员之间激烈的竞争语境。镜头语言通过多维、多角度,重复性画面的呈现,加深观众脑海中球星主体的印象,帮助观众梳理故事脉络。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分析,球员近景次数的增多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篮球比赛场馆空间的扩大,摄像机安放位置更多、更灵活,决定了NBA篮球比赛可以更方便地通过摄像机来捕捉比赛中发生的任何细节。球员近景的呈现帮助观众认清球员的面貌特征,从而达到品牌代言时观众对球员的认知。对于篮球比赛而言,由于关键球员无论上场与否,他的活动范围都被限定在15 m×28 m的矩形场地中。又因为关键球员上场时间的增多,使球员形象的刻画更容易捕捉。即使球员下场,摄像机也可以捕捉到关键球员在替补席的画面。核心球员近景的增多在初期是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认识球员,从而达到提升代言产品的关注度。如今,这样的“造星”策略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成功的举措,球员形象的刻画通过反复地呈现球员的出镜次数,达到与商业化挂钩的效果,形成球员、联盟与广告商三方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