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示范A浮游植物优势种变化》

《表2 示范A浮游植物优势种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组合式生物处理系统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依据浮游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特点而定义的浮游藻类功能群对藻类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描述,因而浮游藻类功能群的组成是生境特征的良好指示者。以优势度Y>0.02的标准确定优势种,并参考Padisák[20]、Reynolds[21]等提出的浮游藻类功能群,将研究水体中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归纳为18组功能群,分别为Wo、X3、X1、J、M、Y、C、Lo、MP、LM、SN、S2、S1、P、D、G、H1、B。示范区水体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变化及各功能群生境特征见表2和3,其中,示范A工程前浮游植物优势种以适宜高营养或超富营养的浅水、静水生境的Wo、X3、X1、J、M、C、Y等功能群为主;随水质改善和推流曝气对水体的扰动,适宜贫到富营养、经常性搅动的浅水生境的Lo、MP等功能群成为优势种。示范B工程前浮游植物优势种以适宜高营养或超富营养的浅水、停滞水体生境的LM、Lo、SN、S2、S1、P、C、G、J等功能群为主;工程后,适宜含氮低、中营养甚至贫营养、耐冲刷的H1、B、D、X3等功能群逐渐成为优势种。董静等[22]利用功能群对滇池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藻类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耐低温功能群优势降低、喜营养功能群优势增加的演替规律,这与实测的环境因子变化相一致,表明了功能群分类在分析生态系统恢复轨迹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