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80—2015年不同病原体引起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情况及致死率分析》

《表1 1980—2015年不同病原体引起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情况及致死率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现状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操作的场所,也是人员防护与环境保护的主要防护地。生物技术是涉及到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多学科的领域,其中生物体形态观察、培养、护理、实验操作又是生物技术的常用操作,因此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因素,微生物42%,细胞培养22%,显微镜检查22%,动物实验7%,动物护理7%。此外,由于不同防护等级的实验室其数量、防护能力、使用频率及主要用途的差别导致各等级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的情况不同(见图1)。BSL-2实验室是进行常规生物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室,该型实验室具有生物防护的基本功能,但对于高致病性病原体防护性能较差所以该型实验室只进行一般的实验研究,因此该型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特别是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案例较少。BSL-4实验室是目前全世界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但该型实验室造价昂贵、维护运行成本较高且需要极高的技术要求及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从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来看世界上有能力建造、运行BSL-4实验室的国家少之又少,因此BSL-3实验室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进行致病性病原体研究的主流实验室,但面对风险未知的病原体及高致病性病原体该型实验室的防护能力又较低,所以导致在BSL-3实验室中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最多。BSL-4实验室由于其数量稀少及较强的防护功能,所以在该型实验室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较少。相对细菌而言病毒往往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及扩散能力且致病性、致死性较高,除此以外针对病毒的特异性药物及治疗手段匮乏导致相关人员易受感染且病死率较高(见表1)。以上材料所参考的相关文献来自于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EBSCO外文数据库、SpringerLink数据库、Embase(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