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类型和级别自然保护地的赋值情况》

《表1 不同类型和级别自然保护地的赋值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多种类型保护地的红松林生态系统综合保护空缺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赋分法指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保护地具有的保护能力赋予相应的分值,根据各县级行政单位保护地建设情况计算出各行政单位保护地总分值,即分值越高,保护地建设越完善,保护强度越大。本文根据保护地保护能力分别赋予相应分数(表1),其中由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多、面积大,并且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保护有效性优于其他保护形式,故赋予分值最高,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按级别依次减少1分;国家森林公园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程度相对较好,赋分仅次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森林公园按级别降低减少1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方式与森林公园相似,故赋分与森林公园相同;因只收集到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数据,地方级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的没有赋予分值。为便于分析讨论,按照赋分结果将保护强度分为3个级别:低(1~15分)、中(16~30分)、高(30分以上),分别讨论仅自然保护区和所有保护地类型两种情况下,各红松分布县空间保护强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