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针刀、针刺2组刺后局部疼痛酸胀反应比较》

《表3 针刀、针刺2组刺后局部疼痛酸胀反应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针具提插刺法安全性临床比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组别因素主效应的F统计量和P值;b:时间因素主效应的F统计量和P值;c:交互效应的F统计量和P值

应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可知,针刺处疼痛针刀较针刺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不同的时间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组别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0),表明针刀、针刺治疗后局部疼痛反应有区别且随时间有变化。进一步行配对t检验发现,针刺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针刀组术后第1天与当天疼痛评分比较t=1.841,P=0.071,表明拔针后次日可能局部疼痛减轻不明显;而第2天与第1天疼痛评分比较t=9.936,P=0.000,表明术后第2天即48 h后通常疼痛减轻。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