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连续暴雨期间平凉探空站指数》

《表1 连续暴雨期间平凉探空站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土高原地带连续性暴雨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选取暴雨附近探空资料(平凉)来分析潜势及层结状况(表1),发现此次连续暴雨不同阶段能量和层结条件均存在明显差异。θse(假相当位温)是表征大气温湿特征的物理量[17],对流层中θse高值区代表高能区,700 hPa假相当位温此次过程中最小66.71,最大80.15,最小出现在过程结束阶段,最大分别出现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暴雨前,表明暴雨前大气高能且不稳定;K指数是表征层结不稳定和低层暖湿程度的物理量,当K指数大于等于33℃时,庆阳易出现对流天气[18],通常当K指数大于35℃,层结就相当不稳定了,17—22日K指数均大于31℃,17—18日K指数高达41℃,19—20日K指数高达40℃,21—22日K指最大值38℃,可见整个过程层结相当不稳定,随着过程的结束趋于稳定;SI指数18日20时达到最小为-0.42℃,随后逐渐增大,可见连续暴雨前期大气层结比后期更不稳定;CAPE(对流有效位能)能有效反映大气环境中是否发生深厚对流,对强对流发生指示意义较好[19]。过程前17日20时,CAPE值跃达869.9 J/kg,随着暴雨的开始其值逐渐减小。综合各参数发现,连续暴雨过程前期大气处于极度高能不稳定状态,对应实况17日夜间和18日庆阳出现了强雷暴及连续雨强>20 mm/h的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强对流特征,连续暴雨过程中期庆阳市不稳定能量虽有所下降,但大气层结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连续暴雨过程后期庆阳市不稳定能量急剧下降,大气层结也逐渐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