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0-2007年我国消费情况》

《表3 2000-2007年我国消费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00-2009经济周期内在传导机制分析及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摘要(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内市场供求关系也发生转折性变化,特别是国内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低端生活品(例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在下降,消费需求逐渐高级化,更加注重产品的技术含量,这必然要求企业发展与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性、多样性。显然,当前产业结构过于向初级产业部门倾斜,低附加值、消耗大的产业比重高,需求结构已经升级,产业结构必须随之升级,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平衡,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附加值高的产业需要发展。大多数传统产品供过于求,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造成产能过剩。表2中劳动报酬率(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逐年递减以及表3中最终消费率(支出法核算GDP中的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递减能够反映出我国消费需求在?2000年以后逐年下降,呈现出内需不足的态势。纵观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快、力量强的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等,消费都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如美国尽管是进出口大国,但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远低于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除此之外,2000以来,随着我国出口快速增长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投资需求又日益旺盛。“高投资、低消费”的后果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投资效率低,阻碍产业结构优化,最终导致失业、影响社会福利的提高,甚至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见表2,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