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01~2017年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数量》

《表1 2001~2017年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数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耕地占补平衡思考——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上2001~201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

为了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2001~2017年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总量7084.1万亩(表1),多年持续开发,导致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迅速减少,总面积仅剩约8000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仅2800多万亩[1]。同时,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全面推进,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贯彻落实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国家必将“严格控制成片未利用地开发,切实保护生态环境”[2],导致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一些地方耕地后备资源已近枯竭,保障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本地生产新增耕地指标已经难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只能通过购买指标方式解决占补平衡。中国东部某省土地市场网公布的最近一期数据显示,补充耕地指标挂牌交易,水田底价为28万元/亩,非水田底价为23万元/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结果最高达到了100万元/亩。物以稀为贵,市场交易数据充分显示,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稀缺,生产补充耕地成本迅速飙升。鉴于此,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在补充耕地项目立项时,要求基层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可能开垦的土地逐一核查,“半亩不嫌少”,导致补充耕地管理和生产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