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所制备的三元碳酸盐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三元碳酸盐复合熔盐纳米流体的比热容》

《表2 所制备的三元碳酸盐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三元碳酸盐复合熔盐纳米流体的比热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用于高温蓄热介质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三元碳酸盐复合熔盐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对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Note:“—”represents the reduction of specific heat capacity;the number in“()”i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三元碳酸熔盐D及所制备的熔盐纳米流体Z、J、K的比热容。表2为上述四种样品分别在450℃、460℃和470℃下比热容测量值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及比热容提高率。由表2可知,各样品比热容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在0.02~0.07之间,比较稳定;在450—470℃区间内,D、Z和J的比热容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K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很小,几乎保持恒定。将Z、J、K的比热容分别与D的比热容进行对比可知,直接结晶法制备的Z在450℃和460℃时比热容提高率为1.01%~5.50%,在470℃时其比热容下降了9.31%。在450—470℃区间内,搅拌结晶法制备的J比热容有一定提高,提高率为13.54%~20.26%;逐滴结晶法制备的K比热容提高最显著,其比热容的提高率为40.59%~44.88%,明显高于现有报道中5%~15%的比热容提高率[19]。由此可知,在制备熔盐纳米流体的过程中,逐滴结晶法是三种方法中对熔盐改性效果最优的方法,它能显著提高熔盐的比热容且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搅拌结晶法次之,直接结晶法不适用于制备熔盐纳米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