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全产业回归结果: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贸易成本视角》

《表4 全产业回归结果: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贸易成本视角》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贸易成本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P<0.01、P<0.05、P<0.1。下同。

回归结果如表4~7所示。(1)中国对接壤国家的出口贸易偏好显著高于非接壤国家,但在电子和运输业,地理衰减效应不存在,反而地理距离的增加意味着更高的贸易偏好;但在纺织和其他产业中,贸易偏好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这说明,在电子和运输业等相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中,贸易中的运输成本并不是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2)制度环境对中间产品出口贸易偏好的影响也较为显著,但是不同方面制度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整体来看,话语权和可靠性高会促进贸易偏好的形成,相反,管制质量越高却不利于出口。这一结果与戴翔等(2014)对制度质量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制度质量是一国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对于中国来说,出口目的地的制度质量相对中国较低正是中国制度质量的体现。同时说明,中国的出口一方面利用目的地国家好的制度环境来保证契约质量,但是同时又在规避目的地国家严格管制可能带来的风险。(3)沟通成本和文化距离越低,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出口偏好;同时,积极的汉语言文化推广(孔子学院)同样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中间产品出口偏好。(4)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在所有类型的中间产品贸易中体现出重要的作用,并未体现出已有研究中在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差异,阳立高等(2014)的研究指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分别为显著为负、显著为正、为正但不显著,此研究针对所有产品,可见,对于中间产品来说,中国仍然是处于消化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低附加值生产环节,还处于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比较优势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