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计算参数:基于上限分析原理的岩溶桩基破坏模式与极限承载力计算》

《表1 计算参数:基于上限分析原理的岩溶桩基破坏模式与极限承载力计算》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上限分析原理的岩溶桩基破坏模式与极限承载力计算》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式(16)和(17)分别求出各对应溶洞顶板安全厚度H下的上部荷载P,同时引入文献[8]中的计算方法,计算围岩及桩体参数取值如表1所示。各对比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可见,溶洞顶板安全厚度H在0~2 m范围内,本文采用的方法与文献[8]中的方法有较好的相似性。当H增大时,与文献[8]方法之间就有了较为明显的偏差,相较于文献[8],由于考虑了嵌岩深度的因素,在H较小时,相同厚度的溶洞顶板安全下,能够承受的上部荷载极限值会较大,而随着H的增大,其计算结果却相较于其他几种方法较低,这是因为文献[8]中的安全系数考虑较高,安全储备预留较多。然而通过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本文的方法较为接近,相较于文献中的方法既不会偏于保守,也不会过分考虑溶洞边界对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