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文学概论》求取 ⇩

目录4

前 言4

第一编 文学原理论4

第一章 文艺现象4

第一节 文艺现象是人类的社会现象4

第二节 文艺现象是群众的、历史的现象8

一、文艺现象是群众现象8

二、文艺现象的个人独创性12

三、文艺现象是一种历史现象14

第三节 文艺现象是精神的、反馈的现象16

一、文艺现象是人的精神现象16

二、文艺现象是一种反馈现象19

第二章文学本质22

第一节 几种不同的文学观2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28

第三节 文学的特殊矛盾34

第四节 特殊矛盾的统一——语言艺术37

第五节 形象与典型41

第六节 文学的审美特质47

第三章 文学功能58

第一节 以审美为主导的多功能统一58

一、文学功能的多重性58

二、以审美为主导的系统作用66

第二节 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70

一、悬浮于空中的社会意识形态70

二、文学与其他上层建筑的关系73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77

一、文学的阶级性和人道主义77

二、文学的党性84

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87

第四章 文学方法91

第一节 文学方法的概念91

一、文学方法的涵义91

二、文学方法的分类92

(一)文学创作方法92

(二)文学接受方法93

(三)文学批评方法95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96

二、文学的心理批评方法97

一、文学的道德批评方法97

三、文学的社会批评方法100

四、文学的结构批评方法101

五、文学的原型批评方法106

六、文学的比较批评方法111

七、文学的接受批评方法115

八、文学的系统批评方法119

第三节 创作方法与两大文学潮流122

一、现实主义的文学潮流与创作方法122

(一)真实性124

(二)典型性126

二、浪漫主义的文学潮流与创作方法127

(一)主观性129

(二)传奇性130

(三)自然性131

第四节 创作方法的新发展132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32

二、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135

三、现代主义的一些创作方法137

一、历史上的种种推测142

第五章 文学发生与发展142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142

二、从社会实践中寻根145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150

一、与社会生活相应150

二、经济发展是根本动因154

三、其他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的影响159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163

一、继承与革新163

二、民族文学间的相互影响170

三、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175

第二编文学创作论185

第六章文学作品185

第一节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概念185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题材190

一、题材的内涵190

二、题材的形成198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基调202

一、文学作品的主题202

二、文学作品的基调206

第四节 文学作品结构的法则210

第五节 文学语言的特征215

一、情境性216

二、暗示性218

三、贴切性220

四、口语性221

五、音乐性222

六、独创性224

第六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227

一、诗歌228

二、散文231

三、小说232

四、戏剧文学234

五、电影文学236

第七章 文学创作242

第一节 文学艺术家242

一、曲折的经历,丰富的阅历244

二、人民的立场,进步的世界观247

三、易于感受,善于表现的气质249

四、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写作技巧254

五、顽强的工作意志与事业心256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257

一、长期积累,偶然触发259

二、倾之身心,构思孕育262

三、遣辞造句,灿然成篇268

第三节 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典型化271

一、典型化的一般规律271

二、典型化的多种方法与途径278

第四节 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280

一、思维及其种类281

二、形象思维的特点283

三、形象思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92

第八章文学风格与流派296

第一节 文学风格的含义及其功能296

一、风格的含义296

二、风格的表现297

三、风格的功能303

第二节 风格特性的分析305

一、风格的主观性与客观性305

二、风格的恒常性与变异性308

三、风格的多样性与统一性311

一、自发论、决定论、教习论314

第三节 文学家风格的形成314

二、作家个性与风格形成317

三、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与风格形成319

四、读者与作家风格形成322

第四节 文学的流派324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过程333

一、文学欣赏的性质和特点333

第九章 文学欣赏333

第三编 文学鉴赏论333

二、文学欣赏的一般过程335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基本规律344

一、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344

二、多样性与一致性的统一348

三、共鸣——文学欣赏的最佳状态351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意义355

一、实现文学功能的途径356

二、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手段357

三、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条件358

四、推动作家创作的重要因素360

第四节 文学欣赏的主体——读者362

一、读者是文学的真正主人362

二、关于读者的层次分析365

三、读者的满足与提高368

第十章文学批评372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372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372

二、文学批评的作用375

一、文学批评标准的必要性382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382

二、文学批评标准的时代性与阶级性383

三、社会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387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395

一、文学批评的原则395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396

第四节 文学批评家400

一、批评家的知识结构400

二、批评家的能力结构404

三、批评家的品德修养406

1975《新编文学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钦韶编著 1975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新闻学概论新编(1998 PDF版)
新闻学概论新编
1998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新编法学概论( PDF版)
新编法学概论
新文艺辞典(1931 PDF版)
新文艺辞典
1931
社会学概论新编(1987 PDF版)
社会学概论新编
1987
文学概论新编(1995 PDF版)
文学概论新编
1995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编会计学概论(1993 PDF版)
新编会计学概论
1993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文学概论新编(1987 PDF版)
文学概论新编
1987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新编文学概论(1975 PDF版)
新编文学概论
1975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文学概论新编(1988 PDF版)
文学概论新编
1988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新编法学概论(1987 PDF版)
新编法学概论
1987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编法学概论(1989 PDF版)
新编法学概论
198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法学概论新编(1999 PDF版)
法学概论新编
1999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编政治学概论(1988 PDF版)
新编政治学概论
1988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法学概论新编(1993 PDF版)
法学概论新编
1993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新编法学概论(1992 PDF版)
新编法学概论
1992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