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理论》
作者 | 郭志豪著 编者 |
---|---|
出版 | 厦门:鹭江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20 |
出版时间 | 198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9564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导言……………………………………………………………(1 )一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1
二 刑事诉讼法与有关部门法的关系2
三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3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的阶级实质概述5
一 刑事诉讼法的产生5
二 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变化6
三 国民党政府的刑事讼诉法的实质及其特点8
四 我国刑事诉讼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8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简史10
一 我国司法机关和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概况10
二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经验述要17
三 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22
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的重大意义22
第三章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27
一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27
二 以宪法为根据28
三 结合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经验29
四 从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30
第四章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32
一 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32
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32
事追究32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34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34
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34
作斗争34
二教育公民自觉地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34
第五章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36
一 司法机关依法各司其职,严格遵守诉讼37
程序37
二 依靠群众实行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42
三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44
四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47
五 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48
六 有权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51
七 两审终审制52
八审判公开53
九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54
十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64
十一 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追究67
十二 国家主权原则69
第六章管辖71
二回避的程序74
第七章回避74
一 回避的概念和意义74
第八章强制措施76
一 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76
二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77
第九章附带民事诉讼85
一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85
二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理86
一我国刑事证据的概念88
第十章我国刑事诉讼证据88
二关于证据的概念的争论90
三证据的意义91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刑事证据理论中93
的运用93
一 案件的客观真实是可知的93
二 发挥司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95
三证据理论中的辩证法98
四 证明的辩证过程104
第十二章收集、查证、运用证据的原则108
一重证据,不轻信口供108
二严禁刑讯逼供110
三一切证据必须查证属实112
四 忠实于事实真象113
第十三章证明115
一 证明的概念和意义115
二证明的责任(举证责任)115
三证明的对象116
四证明的要求117
五证明的程序117
六 我国刑事诉讼法不适用无罪推定117
第十四章证据的审查和判断122
一证据的审查和判断的概念和意义122
二如何审查和判断122
三 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在证据的审查和判断123
中的主观条件123
第十五章证据的种类125
一物证126
二 书证128
三证人证言129
四 被害人陈述133
五被告人供述和辩解135
六 鉴定结论136
七勘验、检查笔录139
一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142
第十六章证据的分类142
二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143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44
四 间接证据的运用145
第十七章诉讼程序的概述148
一 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内容和特色148
二 资本主义国家刑事诉讼程序概述151
一立案的概念和意义156
第十八章立案156
二立案的材料来源158
三立案的条件158
四立案的程序158
第十九章侦查160
一 侦查的概念、意义、任务、侦查活动的方针和160
原则160
二讯问被告人163
三询问证人165
四勘验、检查166
五搜查169
六扣押物证、书证170
七 鉴定171
八通缉172
九侦查终结172
第二十章提起公诉175
一起诉和公诉175
二 审查起诉177
三起诉、免予起诉、不起诉178
一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188
第二十一章第一审程序188
二 审判组织190
三公诉案件的审查192
四 审判前的准备194
五法庭审理194
六 审判笔录195
七 判决、裁定和决定196
八 自诉案件200
一 二审程序的概念、任务、意义203
第二十二章二审程序203
二上诉、抗诉的提起204
三 二审程序206
第二十三章死复核程序208
一 死刑复核程序的含义、任务和意义208
二 死刑复核的程序208
三 死刑缓期执行的复核程序211
第二十四章 审判监督程序213
一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的意义213
二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215
三 再审的材料来源216
四 再审的审理程序216
第二十五章执行218
一执行的概念、意义218
二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和执行中的诉讼219
问题219
后记220
1987《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志豪著 1987 厦门:鹭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刑事诉讼法论
- 1970 正中书局
-
- 刑事诉讼法学
- 1987年06月第2版
-
- 刑事诉讼法论
- 民国71.06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 刑事诉讼法学
- 1998.04 中国人事出版社
-
- 刑事诉讼法学
- 1989年12月第1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刑事诉讼法学
- 1985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刑事诉讼法学
- 198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刑事诉讼法学
- 198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刑事诉讼法学概论
- 1988.09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 刑事诉讼法学
- 1988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 刑事诉讼法学
- 1993.05 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刑事诉讼法学
- 1988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刑事诉讼法学
- 1987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 刑事诉讼法学
-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