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论要略》
作者 | 常文昌著 编者 |
---|---|
出版 |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13 |
出版时间 | 1991.0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31100395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8854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序言1
绪论1
第一章初期诗论1
中国现代诗论的特点2
胡适2
诗的进化观2
中国现代诗论的轮廓5
“具体的做法”6
音节论8
以诗说理11
诗要明白12
康白情15
诗人是宇宙的情人15
诗的音乐与刻绘的作用16
“打破文法的偶象”17
诗是“贵族的”17
俞平伯19
诗的进化的还原论19
诗的效用论21
表现论23
第二章郭沫若23
“自然流露”说28
诗的形式30
论节奏32
第三章闻一多37
“价值”与“效率”相统一的批评标准38
新格律说43
新诗的发展前途50
第四章朱自清55
多义性55
散文化59
取譬62
欧化·传统·现代化65
正变68
第五章象征派及戴望舒的诗论71
穆木天71
主张“纯诗”71
诗的“暗示能”72
诗的“物理”观——统一性和持续性74
王独清75
重“音”“色”75
特殊的感觉76
诗可以有晦涩的成份79
诗不宜用理性79
诗“是个人灵感的纪录表”79
李金发79
戴望舒81
“诗”是什么?81
——诗的本质面面观81
“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83
——诗的形式83
第六章梁宗岱的《诗与真》、《诗与真二集》85
诗的“代数学”85
音义凑泊说88
诗的感应论91
对传统及“五·四”新诗的检讨举隅94
方法与风格96
第七章朱光潜的《诗论》99
中西诗论的互补与融合101
(一)境界论的第二次综合102
(二)诗的定义的重新确立105
(三)诗的特殊功能——以部分暗示全体107
多维的参照系统109
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112
第八章胡风115
诗人要和他所歌唱的对象完全融合116
关于技巧、关于诗的形象化121
第二义诗人123
第九章艾青125
复合论126
诗的“三轮子”131
诗的“散文美”136
第十章袁可嘉的《论新诗现代化》140
诗的本体论142
有机综合论146
诗的艺术转化原则150
新诗戏剧化154
第十一章臧克家158
作家论158
创作论162
作品论167
因革论172
鉴赏论176
第十二章何其芳180
诗外功夫180
诗的本质182
现代格律诗主张185
附录:192
略论抗战时期的诗歌价值观192
主要参考书目210
后记211
1991.06《中国现代诗论要略》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常文昌著 1991.06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现代诗人论
- 1986 重庆:重庆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战略
- 1995
-
- 现代中国诗选
- 1943.07 南方印书馆
-
- 现代诗九论
- 1980
-
- 中国近代诗学之过渡时代论略
- 1930
-
- 中国现代诗学
- 1991 重庆:重庆出版社
-
- 中外近现代史要略
- 1998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现代诗论40家
- 1991 重庆:重庆出版社
-
- 中国现代诗歌论
- 1984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
- 1990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
- 现代战略论
- 1975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文论要略
- 1994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诗论 上编
- 1985 广州:花城出版社
-
- 中国现代诗人论
- 198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