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求取 ⇩

目录3

上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总论3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3

第一节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3

(一)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前提条件3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6

(三)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8

第二节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道路10

(一)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4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胜利建立18

(一)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内容19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19

(二)加快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建设的重要性21

本章的现实意义22

第二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25

第一节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25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般理论25

(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般特点28

(三)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32

第二节社会主义生产实质36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36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39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41

第三节按劳分配43

(一)按劳分配的涵义…………………………(二)按劳分配中所体现的资产阶级式权利44

(三)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47

第四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51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51

(二)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56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58

本章的现实意义60

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63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经济模式63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63

(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67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核心问题69

(一)集权与分权的实质69

(二)对两种经济模式的分析71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76

(一)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76

原因76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与检76

验改革成败的标准76

(三)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变革77

本章的现实意义78

第四章社会主义历史地位及其发展的阶段性80

第一节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81

第二节社会主义必然过渡到共产主义83

(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性83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83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86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86

(二)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87

本章的现实意义90

下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5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所有制结构95

第一节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95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涵义95

(二)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特点96

(三)正确认识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96

第二节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98

(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98

(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形式108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涵义113

第三节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13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114

(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批判私有化114

本章的现实意义117

第六章社会主义企业120

第一节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20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120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地位和作用122

(三)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24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125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125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两权”分离的形式131

第三节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内部关系133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厂长(经理)负责制134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135

第四节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137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互助协作、平等互利关系137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竞争138

本章的现实意义141

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运行机制143

第一节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143

(一)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性质143

(二)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功能146

(三)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148

第二节计划经济与计划调节、市场调节149

(一)计划经济与计划机制149

(二)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151

(三)“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152

第三节我国经济管理体制15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行的特定153

条件153

(二)我国经济管理的具体形式154

(三)三种管理形式的运用155

本章的现实意义156

第八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159

第一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159

(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15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性质161

(三)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65

第二节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166

(一)商品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特点166

(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168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172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172

(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必由之路173

(三)克服平均主义,防止和纠正社会分配不公175

本章的现实意义178

第九章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181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涵义及其提高的181

途径181

(一)经济效益的一般涵义181

(二)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涵义182

(三)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效益及其提高的途径184

(四)社会主义的微观经济效益及其提高的途径186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188

(一)社会主义资金的本质189

(二)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运动189

(三)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190

第三节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与赢利194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194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赢利195

本章的现实意义197

第十章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与市场199

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199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存在的必然性199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基本特征203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205

(一)商品流通正常运行的内在要求和我国旧流通体制的矛盾210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流通体制的改革210

(二)流通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11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21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特征21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体系21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机制218

本章的现实意义220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与信用223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223

(一)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223

关系223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渠道224

(三)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规律226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性质和作用232

第二节社会主义信贷的性质和作用232

(二)社会主义的利息233

第三节社会主义银行235

(一)社会主义国家银行的本质和职能235

(二)社会主义银行体系237

本章的现实意义238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240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形成240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涵义240

(二)创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劳动242

(三)国民收入增长的途径243

(四)关于国民生产总值244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246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47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248

(三)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249

第三节社会主义财政252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职能252

(二)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255

(三)国家预算和财政收支平衡257

本章的现实意义258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经济关系261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261

然性261

第二节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方针和266

原则266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269

本形式269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269

(二)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273

第四节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区276

(一)经济特区276

(二)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区278

本章的现实意义279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再生产和经济发展281

第一节社会主义再生产281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征281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类型283

(三)两大部类比例关系284

(四)生产资料优先增长285

(六)社会主义国家是再生产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286

(五)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286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增长288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88

(二)经济增长因素289

(三)社会主义经济的适度增长291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道路29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任务293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特点294

(三)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299

本章的现实意义299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303

第一节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303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含义303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中心问题304

(三)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与306

失衡306

第二节实现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308

(一)宏观经济调控手段308

(二)进一步加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建设311

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313

本章的现实意义321

结束语坚定信心,为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而奋斗324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大趋势324

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自身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制度326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推向前进328

后记332

1991《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福成主编 1991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1987 PDF版)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987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哲学研究  第5辑  台港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专辑(1986)( PDF版)
哲学研究 第5辑 台港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专辑(1986)
简易英语科技丛书  地球(1979 PDF版)
简易英语科技丛书 地球
1979 中外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1975 PDF版)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1975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1986 PDF版)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1986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1993 PDF版)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1993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1988 PDF版)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1988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药理实验方法学(1982 PDF版)
药理实验方法学
198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1992 PDF版)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1992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1993 PDF版)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1993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1990 PDF版)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
1990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1987 PDF版)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1987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1994 PDF版)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1994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1985 PDF版)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1985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1979 PDF版)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197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