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参考》求取 ⇩

导论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面临的新课题1

重点难点1

1、现时代发生的重大社会变动1

2、现时代的本质特征2

3、马克思关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3

4、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4

5、关于资本主义的再认识6

6、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8

7、关于社会主义的再认识9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球受到普遍重视的原因11

9、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热”12

10、关于马克思主义再认识13

1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4

12、试析新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挑战”15

参考资料17

1、乌托邦17

2、理论社会主义与理论资本主义17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18

4、萨特尔18

5、雅尔塔会议18

6、和平演变18

7、戈尔巴乔夫19

8、社会民主党20

9、欧洲共同体2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教学要求22

重点难点22

一、时代需要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22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条件22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24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26

4、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所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27

5、马克思主义对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29

二、马克思主义是彻底而严整的科学体系31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彻底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31

2、肢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常见手法32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34

三、关键在于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35

1、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35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法37

参考资料39

1、1825年大危机39

2、1830年大革命39

3、“真正的社会主义”40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41

5、《共产党宣言》42

6、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42

第二章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44

教学要求44

重点难点44

一、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44

1、哲学的基本问题44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及其根源44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斗争45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意义46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46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47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形成及其意义47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48

3、意识的本质49

4、意识的能动作用50

5、意识与思维模拟50

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2

1、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52

2、系统论科学地证实了世界的普遍联系52

3、世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展开53

4、空间和时间的基本特征53

四、自然界、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54

1、规律及其特点54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54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55

4、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55

5、任何事物都是质、量、序的统一体56

6、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57

7、辩证否定的含义和实质57

8、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58

五、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59

1、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构成59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59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基本规律的表现与补充60

4、个别和一般60

5、现象与本质60

6、必然性和偶然性61

参考资料62

1、一元论和二元论62

2、人化自然62

3、序变62

4、黑格尔63

5、费尔巴哈64

6、范畴65

第三章认识的实践基础和辩证运动66

教学要求66

重点难点66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66

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66

2、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67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67

4、实践及其在主体反映客体中的作用68

二、认识的辨证运动69

1、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过程69

2、认识发展的阶段性70

3、正确地建立理想客体,形成实践观念71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72

5、按照认识的辩证本性辩证地思考73

三、真理的客观性和辨证法74

1、真理的定义74

2、真理的客观性74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75

4、真理的动态认识过程76

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77

6、真理的具体性及其重要意义77

四、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78

1、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看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78

2、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79

3、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80

参考资料80

1、经验论与唯理论80

2、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81

3、发生认识论81

4、信息82

5、实践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实际的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过程83

6、分析哲学简介83

第四章社会认识论和历史辩证法85

教学要求85

重点难点85

一、社会历史前提与社会结构85

1、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发展中的作用85

2、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86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87

4、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状况的主要的客观尺度87

5、国家88

6、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准和依据89

二、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90

1、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90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90

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91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92

5、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3

6、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阐明我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93

三、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94

1、人的本质94

2、如何评价人的价值95

3、个人与社会96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97

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97

6、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98

四、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99

1、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99

2、推动历史前进的合力100

3、为什么必须提高人的创造历史的自觉性100

参考资料101

1、地理环境决定论101

2、马尔萨斯人口论102

3、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103

4、人本主义104

5、人学空场104

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106

教学要求106

重点难点106

一、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最高、最后和最隐蔽的剥削制度106

1、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106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07

3、“知识价值论”不能代替“劳动价值论”108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109

5、劳动和劳动力的关系110

6、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意义110

7、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111

8、机器人创造价值吗?111

9、资本主义剥削的主要特点112

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113

1、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与形式113

2、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113

3、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本质114

4、资本主义的平等权利116

三、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117

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17

2、个人主义是历史的产物117

3、资产阶级的人性论118

4、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119

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演变趋势119

参考资料120

1、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制衡论120

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121

3、三权分立、两党或多党制122

4、普选制122

5、自由、平等、博爱123

6、人权124

第六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125

教学要求125

重点难点125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25

1、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是内在的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125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现实中的运动形式126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127

1、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怎样转变成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127

2、相对人口过剩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28

3、利润率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趋下降129

4、资本过剩及其实质130

5、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造成了无产阶级的贫困130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实现过程的矛盾131

1、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和实现条件131

2、资本循环及其实现条件132

3、影响资本周转因素133

4、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134

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134

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135

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136

四、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矛盾冲突的结果和表现137

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矛盾的必然结果137

2、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矛盾的暂时解决137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138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对抗性及其发展的总趋势140

参考资料140

1、资本积累140

2、资本构成141

3、社会总资本142

4、资本积聚、资本集中143

5、通货膨胀143

6、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144

7、股份公司146

第七章资本主义的现今形式147

教学要求147

重点难点147

一、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态势147

1、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变化147

2、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引起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变化148

3、私人垄断仍然是当今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基础149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150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及实质151

6、私人垄断与国家垄断的关系152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制度的新形式、新点特153

1、“资本民主化”的成因、作用及实质153

2、管理民主化“必然导致劳资一体化”吗154

3、推行“福利制度”的必然性,可能性及其历史作用155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156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156

2“新中间阶级论”的主要内容及错误157

3“权力转移论”的主要内容及错误158

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趋势159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趋势及其原因159

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救世良方”有哪些?160

3、当代资本主义的“救世良方”改变不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命运160

参考资料161

1、垄断161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62

3、第三产业162

4、股票162

5、白领工人163

6、加尔布雷斯及其理论163

7、凯思斯主义164

第八章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65

教学要求165

重点难点165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它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化的必然趋势165

1、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65

2、资本主义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166

3、资本主义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化的条件和历史必然性166

4、怎样看待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167

二、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由之路168

1、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更伟大、更艰巨168

2、为什么说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169

3、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169

4、“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70

5、为什么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171

6、如何正确对待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171

7、“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172

8、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172

三、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173

1、马恩提出“同时胜利”论的历史背景173

2、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学说的内容、依据和现实意义174

3、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174

4、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所带来的新课题175

5、批判在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和空想论176

参考资料177

1、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177

2、马恩是如何提出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178

3、近代以来三次科学技术革命179

4、“后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180

5、两种社会制度趋同论181

6、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181

7、《大趋势》182

第九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多种模式184

教学要求184

重点难点184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184

1、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科学设想的依据和运用的方法184

2、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同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185

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186

1、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预测186

2、过渡时期的必要性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间的差别187

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188

4、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189

5、联系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时期所处的发展阶段189

三、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再认识190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90

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1

3、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192

4、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任务之一192

5、关于国家消亡的问题193

6、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94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形成的多种模式195

1、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模式之间的关系195

2、社会主义多种模式及其特点196

3、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6

参考资料197

1、《共产主义原理》197

2、《哥达纲领批判》198

3、《反社林论》198

4、斯大林模式199

5、南斯拉夫模式200

第十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未来发展201

教学要求201

重点难点201

一、在自我完善过程中实现良性运行、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01

1、社会主义社会运行的几种状态201

2、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社会运行的现实需要202

3、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深刻根源203

4、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过程203

5、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204

6、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既相适应,又相矛盾205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重要动力和主要途径206

1、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的历史根源206

2、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207

3、改革的目的、基本内容和指导原则207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生产力标准的意义208

5、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部工作的中心209

6、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09

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11

三、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为共产主义而奋斗211

1、世界发展前景的两种未来观及其理论212

2、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212

3、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联系和区别213

4、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13

5、在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潮流中青年一代的重任215

参考资料215

1、共产主义216

2、《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16

3、中国十年改革的概况218

4、三次改革的浪潮220

后记222

1990《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参考》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南同茂主编 1990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