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和生理学》求取 ⇩

绪论1

目 录1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13

第一节细胞13

一、细胞的形态13

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5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15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6

三、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19

(三)细胞膜的受体功能19

(一)基质20

(二)细胞器20

(三)包含物22

四、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3

(一)核膜23

(二)染色体23

第二节基本组织24

一、上皮组织24

(三)核仁24

(四)核浆24

(一)被覆上皮25

(二)腺上皮29

(三)感觉上皮29

二、结缔组织29

(一)疏松结缔组织30

(二)致密结缔组织31

(四)网状结缔组织32

(五)软骨组织32

(三)脂肪组织32

三、肌肉组织33

(一)骨骼肌33

(二)心肌39

(三)平滑肌41

四、神经组织42

(一)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分类42

(二)神经胶质细胞45

(三)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46

(四)神经末梢47

(一)骨的形态51

一、骨的形态构造及理化特性51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51

第二章运动系统51

(二)骨的构造52

(三)骨的理化特性54

二、骨的生长和发育54

三、骨连结56

(一)直接连结56

(二)间接连结56

四、全身骨的分布及特征59

(一)颅骨及其连结60

(二)躯干骨及其连结65

(三)四肢骨及其连结71

第二节肌学80

一、概述80

(一)肌的一般形态和分类81

(二)肌的起止和作用81

(三)肌肉的配布及工作82

(四)肌的附属结构82

(一)背肌83

二、躯干肌83

(二)胸肌84

(三)膈肌85

(四)腹肌85

三、头肌87

(一)表情肌87

(二)咀嚼肌87

(三)颈深肌群88

(二)舌骨上、下肌群88

(一)颈浅肌88

四、颈肌88

五、四肢肌89

(一)上肢肌89

(二)下肢肌91

第三节儿童、青少年运动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92

第三章神经系统95

第一节 总论95

一、神经纤维95

(一)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分类96

(二)神经纤维的生物电现象与兴奋性97

(三)兴奋的传布102

(一)反射的概念106

二、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106

(二)反射弧107

(三)反射中枢108

三、常用术语117

(一)灰质与白质117

(二)神经核与神经节117

(三)传导束与神经117

一、脊髓118

(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118

第二节脊髓与脊神经118

(四)网状结构118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120

二、脊神经123

(一)颈丛123

(二)臂丛123

(三)胸神经前支127

(四)腰丛127

(五)骶丛128

(一)脑干129

第三节脑与脑神经129

一、脑129

(二)间脑134

(三)小脑135

(四)大脑136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被膜、脑脊液和血液供应144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144

(二)脑脊液及其循环146

(三)脑和脊髓的血管146

(二)视神经149

(三)动眼神经149

三、脑神经149

(一)嗅神经149

(四)滑车神经151

(五)三叉神经151

(六)外展神经152

(七)面神经152

(八)位听神经153

(九)舌咽神经153

(十)迷走神经154

(十一)副神经156

(十二)舌下神经156

四、神经传导路156

(一)感觉传导路156

(二)运动传导路158

(三)传导路小结162

第四节植物性神经163

一、植物性神经特点163

(一)交感神经164

二、植物性神经的分部164

(二)副交感神经165

三、植物性神经的机能和调节166

(一)植物性神经的机能166

(二)植物性神经末梢的化学传递168

(三)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70

第五节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171

一、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171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171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172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173

(四)痛觉175

二、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77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77

(二)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181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83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84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85

第六节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188

一、条件反射188

二、大脑皮质与语言活动有关的代表区192

三、学习和记忆194

四、大脑皮质的电活动197

五、觉醒和睡眠200

第四章感觉器官204

第一节视觉器官——眼204

一、眼球的构造204

(一)眼球壁205

(二)眼球内容物207

(一)眼睑208

二、眼球的辅助结构208

(二)结膜209

(三)泪器209

(四)眼肌210

三、眼的机能211

(一)眼的折光机能211

(二)视网膜的感光机能214

(三)暗适应与明适应215

(四)色觉与色盲216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218

四、视觉传导道219

第二节位听觉器官——耳221

一、外耳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21

(一)耳廓221

(二)外耳道221

(三)鼓膜222

二、中耳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23

(一)鼓室223

(一)骨迷路224

三、内耳224

(三)乳突小房224

(二)咽鼓管224

(二)膜迷路226

四、声波在耳内的传导和感受228

五、听觉传导道230

六、听觉的适应和疲劳230

七、前庭器官的生理231

第三节皮肤232

(一)表皮233

一、皮肤的微细结构233

(二)真皮234

(三)皮下组织235

二、皮肤的附属器官235

(一)毛发235

(二)皮脂腺235

(三)汗腺236

三、皮肤的生理功能236

(一)保护作用236

(二)调节体温的作用236

(五)感觉功能237

(三)分泌与排泄作用237

(四)吸收作用237

第五章血液239

第一节概述240

一、血液的组成及一般理化性质240

二、血液的机能242

(一)运输机能242

(二)保持酸碱度相对恒定242

(三)调节体温的机能242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243

(一)血浆蛋白243

(四)防御机能243

第二节 血浆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243

(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244

(三)其他244

二、血浆的理化特性245

(一)血浆的渗透压245

(二)血浆的酸碱度245

一、红细胞的形态结构246

第三节红细胞246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248

(一)红细胞膜的通透性248

(二)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248

(三)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与溶血248

(四)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沉249

第四节白细胞249

一、白细胞的形态分类和作用249

(二)嗜酸粒细胞250

(一)中性粒细胞250

(三)嗜碱粒细胞251

(四)淋巴细胞251

(五)单核细胞252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254

(一)渗出性254

(二)变形运动254

(三)化学趋向性254

(四)吞噬作用254

(一)粘着255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255

第五节血小板255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结构255

(二)聚集256

(三)释放反应256

(四)血块回缩256

(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257

(三)血小板对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257

(一)血小板的凝血机能257

三、血小板的机能257

(四)血小板的营养和支持机能258

第六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258

一、血液凝固258

(一)凝血因子259

(二)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59

(三)血液中抗凝血因素260

(四)血凝过程的加速与延缓260

二、纤维蛋白溶解261

一、血量262

(一)正常血量及其变化262

第七节血量、输血和血型262

(二)血量相对恒定的意义263

(三)失血及失血后血量的恢复264

二、输血的意义与种类265

三、血型265

(一)ABO血型系统266

(二)Rh血型系统268

第六章循环系统270

第一节概述270

(一)动脉271

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一般构造271

(二)静脉272

(三)毛细血管273

二、体循环和肺循环274

(一)体循环274

(二)肺循环274

第二节心脏的解剖276

一、心脏的位置与外形276

二、心脏各腔的结构278

(一)右心房278

(二)右心室279

(四)左心室280

三、心壁的构造280

(一)心内膜280

(三)左心房280

(二)心肌层281

(三)心外膜281

四、心脏的传导系281

(一)窦房结281

五、心脏的血管282

(一)心脏的动脉282

(二)房室结282

(三)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282

(二)心脏的静脉283

六、心包283

第三节心脏的生理284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285

(一)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285

(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285

(一)自动节律性288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288

(二)传导性289

(三)兴奋性290

(四)收缩性292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292

三、心动周期293

(一)心率与心动周期293

(二)心脏的射血过程294

(三)心音297

(四)心电图298

(一)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299

四、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299

(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300

(三)心力储备301

(四)体育锻炼对心功能的影响302

第四节 全身的血管解剖302

一、动脉系302

肺循环的动脉302

体循环的动脉303

(一)升主动脉303

(二)主动脉弓303

(三)胸主动脉309

(四)腹主动脉310

(五)髂总动脉312

二、静脉系316

肺循环的静脉316

体循环的静脉317

上腔静脉系317

(一)头颈部的静脉317

(二)上肢的静脉318

(四)奇静脉319

(三)脐以上的胸、腹壁静脉319

下腔静脉系320

(一)下肢的静脉320

(二)脐以下腹前壁的静脉321

(三)盆部的静脉321

(四)腹部的静脉321

门静脉系322

(一)门静脉322

(二)门静脉的主要属支322

(三) 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途径及其意义324

(一)淋巴管326

第五节淋巴系326

一、淋巴系的组成326

(二)淋巴组织328

二、人体的淋巴导管329

(一)胸导管329

(二)右淋巴导管330

三、人体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330

(一)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330

(二)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331

(三)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332

(四)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333

(五)骨盆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334

(六)下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334

四、淋巴结的微细结构与功能335

(一)淋巴结的微细构造335

(二)淋巴结的功能337

五、脾337

(一)脾的位置和形态337

(二)脾的组织结构337

(三)脾的功能339

六、巨噬细胞系统340

第六节血管的生理342

一、动脉血压342

(一)动脉血压的正常值与变异范围342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343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344

(四)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346

二、动脉脉搏346

(二)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347

(一)静脉血压与中心静脉压347

三、静脉血流与血压347

四、微循环348

(一)微循环的组成348

(二)微循环血流的三条途径348

(三)毛细血管压力350

(四)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350

五、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351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351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调节中枢353

一、神经调节353

第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353

(二)淋巴循环及其生理意义353

(二)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357

二、体液性调节360

(一)全身性体液调节360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361

三、运动时循环机能的调节363

(一)外鼻365

一、鼻365

第一节 呼吸器官的形态和构造365

第七章呼吸系统365

(二)鼻腔366

(三)鼻旁窦367

二、咽368

(一)鼻咽部368

(二)口咽部369

(三)喉咽部369

三、喉369

(二)喉软骨的连结370

(一)喉软骨370

(三)喉肌371

(四)喉腔371

四、气管和支气管372

(一)气管372

(二)支气管372

五、肺373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373

(二)肺的微细结构373

(一)胸膜的概念376

六、胸膜和纵隔376

(二)肺和胸膜的体表投影377

(三)纵隔377

第二节呼吸生理378

一、肺通气378

(一)呼吸道与肺泡在肺通气中的作用378

(二)肺通气的动力380

(三)肺通气的阻力383

(四)肺容量384

(五)肺通气量386

(一)气体的交换387

二、气体的交换与运输387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89

三、呼吸的调节390

(一)呼吸中枢390

(二)调节呼吸运动的反射392

(三)动脉血液二氧化碳及氢离子浓度升高和缺氧393

对呼吸的影响393

四、人工呼吸394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395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97

第八章消化系统397

第一节概述397

二、消化管壁的一般微细构造399

(一)粘膜层399

(二)粘膜下层400

(三)肌层400

(四)外膜400

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400

四、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401

(五)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401

(一)胸部的标志线401

(一)兴奋性401

(四)自动节律性运动401

(三)紧张性401

(二)伸展性401

(二)腹部的标志线和分区402

第二节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403

一、口腔403

(一)唇和颊403

(二)腭403

(三)舌404

(四)牙405

(五)唾液腺407

二、咽408

三、食道408

四、胃408

(一)胃的位置与形态408

(二)胃壁的微细构造409

(一)小肠的分部411

五、小肠411

(二)小肠壁的微细构造412

六、大肠415

(一)大肠的分部415

(二)大肠壁的微细构造417

七、肝418

(一)肝的位置与形态418

(二)肝的微细构造419

(三)肝脏的功能420

(一)胆囊422

八、胆囊和输胆管道422

(二)输胆管道423

九、胰423

十、腹膜424

(一)腹膜与脏器关系425

(二)腹膜的形成物425

第三节消化系统的生理机能426

一、口腔内消化426

(一)唾液426

(二)咀嚼和吞咽427

二、胃内消化428

(一)胃液的分泌428

(二)胃的运动431

三、小肠内消化433

(一)胰液的分泌434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435

(三)小肠液的分泌436

(四)小肠的运动437

(一)大肠液的分泌438

四、大肠内消化438

(二)大肠运动和排便439

五、胃肠道运动的调节440

六、吸收440

(一)吸收的概况440

(二)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441

第九章能量代谢与体温445

第一节能量代谢445

一、能量的产生与消耗445

(三)呼吸商446

(二)氧热价446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446

(一)食物的卡价446

(四)能量代谢的计算448

三、基础代谢448

四、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449

(一)肌肉活动449

(四)环境温度450

第二节体温450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450

(二)精神因素450

一、体温及其正常变动451

(一)昼夜的变动451

(二)性别451

(三)年龄452

(四)肌肉活动452

二、产热与散热452

(一)产热452

(二)散热452

(三)体温调节454

(四)过高或过低温度对机体的影响455

第十章泌尿系统458

第一节 肾的形态结构和功能458

一、肾的形态和位置458

二、肾的微细结构460

(一)肾单位461

(二)集合管464

(三)肾小体旁器464

(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466

(一)肾的血液循环466

三、肾的血液循环及其特点466

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467

一、尿液467

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469

(一)滤过膜的通透性469

(二)有效滤过压470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471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471

(一)肾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474

四、泌尿机能的调节474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和排泄作用474

(二)神经——体液性因素475

五、尿液的浓缩和稀释478

第三节输尿管道及尿的排放478

一、输尿管479

二、膀胱479

三、尿道480

四、尿的排出481

第一节概述484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484

一、激素的分类485

二、激素的作用486

三、激素的作用原理486

(一)含氮激素作用原理——第二信使学说486

(二)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基因调节学说487

(三)激素作用的其他方式487

第二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487

一、甲状腺487

(一)甲状腺的形态与位置487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488

(二)甲状腺的微细结构488

(四)甲状腺功能的调节489

(五)甲状腺机能异常490

二、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491

(一)甲状旁腺的形态、位置及结构491

(二)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492

(三)甲状旁腺素分泌的调节492

(四)甲状腺“C”细胞和降钙素492

一、胰岛的形态、位置和结构493

第三节胰岛493

二、胰岛素494

(一)胰岛素的生理作用494

(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494

三、胰高血糖素494

第四节肾上腺495

一、肾上腺的形态与位置495

二、肾上腺皮质495

(一)肾上腺皮质的结构495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调节497

(一)肾上腺髓质的结构499

三、肾上腺髓质499

第五节脑垂体500

一、垂体的形态、位置和结构500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调节500

二、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502

三、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及其作用504

四、垂体机能的调节505

(一)下丘脑对神经垂体的调节505

(二)下丘脑对腺垂体的调节505

(三)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调节506

二、松果体507

三、前列腺素507

第六节其他内分泌腺及激素507

一、胸腺507

第十二章生殖系统509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509

一、男性内生殖器的形态结构与机能510

(一)睾丸510

(二)附睾514

(四)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515

(三)输精管和射精管515

(一)阴囊517

二、男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与机能517

(二)精索518

(三)阴茎518

(四)男性尿道519

(五)阴茎勃起和射精520

一、女性内生殖器的形态结构与机能521

(一)卵巢521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521

(二)输卵管526

(三)子宫526

(四)阴道529

二、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与机能529

(一)阴阜529

(二)大阴唇529

(三)小阴唇529

(四)阴蒂529

(六)处女膜530

(七)前庭大腺530

(五)阴道前庭530

三、乳房531

四、会阴531

五、月经533

(一)月经周期533

(二)月经的临床表现535

第三节 妊娠和授乳536

一、妊娠536

(一)受精536

(二)着床537

(三)胎盘538

(四)分娩539

二、授乳540

第四节青春发育期540

一、男性的青春发育541

二、女性的青春发育541

(一)生殖器的发育541

(二)副性征的发育541

(三)月经开始542

三、智力和心理的发育543

1985《人体解剖和生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何娟娟等著 1985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人体解剖生理学(1987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1987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1982.11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1982.11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
人体解剖生理学(1972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1972
人体解剖生理学(1982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198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1999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1999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1999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1999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1999.08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1999.08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1998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1998 长沙市: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1999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1999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上(1990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上
1990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1996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1996 北京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1999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1999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1997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1997 杭州市:杭州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1999 PDF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
199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