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
作者 | 吉林省档案馆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档案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64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019323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7468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热河进攻部队的情报1
目 录1
第一篇 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1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热河进攻部队的情报2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热河进攻部队的情报3
一对华政策与预演3
日本外务省关于日本内阁东方会议经过报告3
1.大陆政策与东方会议3
(1927年7月)3
田中奏折(节录)23
(1927年7月25日)23
(1930年12月7日)28
日本拓务省灭亡满蒙秘密会议记录28
日本陆军省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42
(1931年7月)42
2.皇姑屯事件43
莫斯科中国大使馆来电43
(1928年6月7日)43
吉林滨江道尹公署回电44
(1928年6月8日)44
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代电44
(1928年6月22日)44
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代电44
(1928年7月31日)44
我杀死了张作霖45
(1930年10月13日)52
文52
3.龙井事件及南满增兵52
龙井村商埠公安局为陆军与日警冲突详情及原因的呈52
张作相就龙井问题与日领事会谈情形给熙洽的信54
(1930年10月19日)54
延吉市政筹备处履行陆军伤毙日警之交涉条件及会谈录(1930年11月23日)56
长春市政筹备处调查南满全线驻兵数目及长春铁路附属地新建兵营新添驻军情形报告(1930年11月15日)57
长春市政筹备处为报南满全线驻在日军及新建兵营60
等情给省政府的代电60
(1930年11月18日)60
吉林省政府关于长春市政筹备处调查中日军警冲突及日本于南满增兵修房给东北政务委员会的呈文(1930年12月2日)61
长春市政筹备处报民国十九年度日军演习一览表62
(1930年12月24日)62
4.中村事件76
中村事件始末(关玉衡)76
(1931年9月17日)88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对中村事件声明之要点88
200名不听劝阻继续挖沟情形的呈文89
吉林省警务处为挖沟韩人增至180余名又雇山东工人89
5.万宝山事件89
(1931年6月3日)89
吉林省政府为已将郝永德扣押并与日方交涉事致国民党吉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函(1931年6月30日)90
长春县长为报万宝山又聚民众三、四百人继续填沟日警开枪民众亦开枪情形致吉林省政府电(1931年7月2日)91
长春县长为报万宝山民众气愤填沟日人带枪前往威吓等情形致吉林省政府电(1931年7月2日)91
长春县公安局长为报马家哨口又来二十余名日人等给警务处代电(1931年7月2日)92
长春县公安局长为补报马家哨口日警与居民开枪冲突详细情形的呈文(1931年7月2日)92
吉林全省警务处呈报马家哨口住户于永和儿媳马氏前因分娩受惊身死情形(1931年7月)93
吉林省政府为述万宝山案经过并提出交涉主张致东北政委会电(1931年7月6日)94
长春市学生抗日后援会为万宝山事件宣言95
(1931年7月10日)95
二 制造九·一八事件与侵占东北96
1.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96
满洲事变机密政略日志(摘译)96
(1931年9月)96
关东军司令官布告(第1号)100
(1931年9月19日)100
(1931年9月20日)101
关东军司令官布告(第2号)101
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102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满洲事变日志109
2.日军占领辽宁省109
(1931年9月19日)109
关东军关于清理在奉天市没收的兵器、器材及官有财产的命令(关统命第1号)(1931年9月19日)110
(1931年9月19日)111
关东军关于迅速占领通讯设施的命令(关统命第3号)111
关东军关于对奉天附近没收物品处理要领的命令(关统命第4号)(1931年9月21日)112
关东军关于处理缴获马匹的命令(关统命第5号)114
(1931年9月21日)114
关东宪兵队长二宫健市关于满洲事变情况报告(第1号)(1931年9月21日)115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满铁沿线西侧之敌情报告117
(1931年9月21日)117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营口及安东方面情况日志117
(1931年9月21日)117
关东军关于逮捕中国奉天方面人员的命令及名单(关统命第6号)(1931年9月22日)119
(1931年9月22日)120
关东军关于严禁将现大洋与金银块搬出奉天的布告120
关东军关于公敌逮捕监禁要领120
(1931年9月22日)120
(1931年9月22日)121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关内情报121
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对日军将士的训示(关参命第1号)(1931年9月23日)121
(1931年9月23日)122
关东军对清理没收款项要领的命令(关统命第9号)122
(1931年9月24日)123
关东军关于交付市政金和中国、交通两银行开业的命令(关统命第11号)(1931年9月24日)123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通辽方面的情报123
(1931年9月23日)123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锦州和关内方面的情报123
(1931年9月23日)123
关东军参谋部向郑家屯派遣新民支队的情报123
关东宪兵队长二宫健市关于满洲事变情报(第5号)124
(1931年9月24日)124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敌方巨头行动的情报127
(1931年9月25日)127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蒋介石内外政策的情报128
(1931年9月27日)128
关东军司令部为今后日中交涉收集确凿证据物品的通牒(1931年9月27日)128
(1931年9月26日)128
(1931年9月26日)128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辽西方面情报128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张学良首脑部行动的情报128
(1931年9月27日)129
14号)129
关东军关于实施占领各地善后要领的命令(关统命第129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北支方面反张计划的情报131
(1931年9月28日)131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南支方面抗日激烈的情报131
(1931年9月30日)131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广东、南京间妥协稍有进步的情报131
(1931年9月30日)131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张学良日益困惑的情报132
(1931年9月30日)132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监督思想及士气的通牒132
(1931年9月30日)132
3.日军占领长春、吉林133
关东军参谋部突袭长春宽城子及南岭的情报133
(1931年9月19日)133
(1931年9月19日)134
关东宪兵长春分队关于长春战斗情况的电报134
(1931年9月19日)135
日本政府参谋本部关于长春附近的战斗经过概要135
(1931年9月22日)137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敌人假投降的情报137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吉林邦人危在旦夕的情报138
(1931年9月20日)138
关东军参谋部派遣第二师团攻占吉林的情报138
(1931年9月21日)138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熙洽提出和平解决和省城外进行抵抗的情报(1931年9月22日)138
(1931年9月23日)139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第二师团进入吉林城的情报139
(1931年9月22日)139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占领吉林的情报139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第二师团部分调回长春的情报140
(1931年9月25日)140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吉林附近的情报140
(1931年9月25日)140
关东军参谋部向洮南派遣独立守备第六大队的情报140
(1931年9月25日)140
(1931年9月28日)141
(1931年9月26日)141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吉林第二十五旅北进的情报141
(1931年9月26日)141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间岛方面的情报141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吉长及敦化方面的情报141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组织吉林省临时政府的情报142
(1931年9月28日)142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长春西南双阳附近仍有残兵的情报142
(1931年9月29日)142
4.驻朝日军进犯东北142
驻朝鲜日军司令官林铣十郎致日本军陆军省关于派平壤飞行第六联队增援关东军的电报(1931年9月19日)142
驻朝鲜日军司令官林铣十郎致日本陆军省关于出动混成旅团前往间岛珲春的电报(1931年9月19日)143
驻朝鲜日军司令官林铣十郎致日本陆军省关于混成一旅团业已过江的电报(1931年9月19日)143
日本陆军省致驻朝日军司令官林铣十郎关于增援应候敕命的电报(1931年9月19日)143
日本陆军省致嘉村达次郎旅团长阻其越境的电报143
(1931年9月19日)143
(1931年9月21日)144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间岛支那暴民暴动的情报144
日本陆军省致新义州守备队关于阻止驻朝日军渡江的144
驻朝日军司令官林铣十郎致日本陆军省关于有必要越境支援的电报(1931年9月19日)144
电报144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日驻朝混成第三十九旅团从新义州出发赴奉天的情报(1931年9月21日)144
(1931年9月19日)144
(1931年9月22日)145
关东军参谋都关于东支铁道东部线方面的情报145
(1931年9月24日)145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鲜满国境方面的情报145
(1931年9月26日)145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哈市支那居民暴动的情报145
5.日军进攻哈尔滨、黑龙江145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东铁策动的情报146
(1931年9月27日)146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齐齐哈尔方面的情报146
(1931年9月27日)146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哈市方面的情报147
(1931年9月27日)147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哈市方面的情报147
(1931年9月28日)147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大兴、昂昂溪、齐齐哈尔附近的情报(1931年10月—1932年1月)148
(1931年9月28日)148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海拉尔方面的情报148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敌军嫩江和哈市防备的情报148
(1931年9月28日)148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哈尔滨附近的情报153
(1932年1月28日—2月5日)153
(1932年4月4日)155
关东军司令部对热河政策155
6.日军进攻热河省155
关东军参谋长致参谋次长电156
(1932年7月23日)156
参谋次长致关东军参谋长电157
(1932年7月25日)157
(1933年5月6日)157
日本政府参谋本部《关于华北方面应急处理方案》157
日本政府参谋本部《关于长城以南地区第二次作战的停战善后处理方案》(1933年5月7日)158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骑兵集团方面的情报159
(1933年5月15日)159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第六师团方面的情报160
(1933年5月15日)160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第八师团方面的情报161
(1933年5月15日)161
关东军参谋部关于平津地区的情报161
(1933年5月15日)161
日本政府参谋本部关于《指导华北方面停战要领》(1933年5月18日)162
(1933年5月25日)163
(1933年5月26日)164
(1933年5月26日)165
第二篇 国民政府不抵抗与东北沦陷167
一有关不抵抗的文电169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通电169
(1931年7月23日)169
张作相等响应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通电171
(1931年7月29日)171
张学良致臧式毅等电172
东北边防军驻吉副司令长官公署关于在对日关系中为免酿事端所发公函(1931年9月11日)172
(1931年9月6日)172
蒋介石致张学良应不予抵抗的电文172
(1931年8月16日)172
蒋介石致张学良电稿173
(1931年9月19日)173
蒋介石致张学良的不抵抗电令173
(1931年9月)173
国民政府告国民书173
(1931年9月22日)173
(1931年9月22日)174
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员大会上的讲话174
国民党中央训练部关于禁止学生组织抗日救国会的密函(1931年10月27日)176
国民党中央秘书处给国民党中央训练部的复函176
(1931年10月30日)176
蒋介石在顾维钧就外交部长职宣誓会上的训词(节录)(1931年11月30日)177
国民政府明令禁止赴京请愿178
(1931年12月5日)178
蒋介石下野通电178
(1931年12月15日)178
(1932年1月7日)179
国民政府为禁止各地抗日运动致各省市政府密电稿179
蒋介石讲对日方针180
(1932年1月23日)180
蒋介石密令禁止组织民众义勇军180
(1932年12月1日)180
蒋介石关于先“剿共”再言抗日告各将领电令181
(1933年4月6日)181
(1933年5月)182
何应钦为与日方进行停战谈判代电182
(1933年4月7日)182
蒋介石对江西“剿共”中路军将领的训话182
塘沽协定183
(1933年5月31日)183
二东北沦陷185
张学良报告沈阳事变经过185
(1931年9月19日)185
国民政府铁道部致电行政院沈阳、营口被日军占领(1931年9月19日)186
长春市政筹备处给吉林边防军司令、省政府的电报(1931年9月19日)186
(1931年9月19日)187
日军入侵长春187
熙洽致张作相电稿188
(1931年9月20日)188
吉林省政府在对日关系中为免事端布告189
(1931年9月21日)189
双城县县长向吉林省政府报告关于执行其不抵抗政策的电文(1931年9月21日)190
日本侵略军占领吉林省城190
(1931年9月21日)190
磐石县县长向吉林省警务处报告日本飞机投掷炸弹散发传单的电文(1931年9月22日)191
(1931年9月23日)191
熙洽投降日本191
和龙县县长关于日军封锁图们江占领开山屯江桥致省政府的代电(1931年9月20日)192
和龙县县长关于日军加紧进攻准备的代电192
(1931年9月22日)192
和龙县县长关于日军准备入侵的代电193
(1931年9月23日)193
和龙县县长关于日军调动准备入侵的代电193
(1931年9月24日)193
(1931年9月24日)194
和龙县县长关于设法避免冲突的代电194
珲春县县长关于珲春形势的代电195
(1931年9月22日)195
张学良电国民党中央报告日军侵略经过和暴行195
(1931年9月26日)195
日军侵占敦化198
(1931年9月30日)198
洮南宣言独立张海鹏任边境保安司令198
(1931年10月4日)198
臧式毅降日出任奉天省省长199
(1931年12月16日)199
张景惠宣言江省独立劝告热河汤玉麟降日199
(1931年11月23日)199
张景惠与关东军参谋板垣交换的铁路协定200
(1931年12月28日)200
锦州沦陷200
(1932年1月3日)200
第三篇 伪满洲国建立203
奉天地方维持委员会简章205
(1931年9月25日)205
(1931年9月25日)205
1.奉天地方维持会205
奉天地方维持委员会成立布告205
一各种临时伪组织出笼205
奉天地方维持委员会与国民政府断绝关系布告206
(1931年11月7日)206
2.自治指导部206
自治指导部令206
(1931年11月10日)206
(1931年11月10日)207
自治指导部布告(第1号)207
自治指导部组织条例208
(1931年11月10日)208
3.奉天省政府209
奉天省政府布告209
(1932年1月12日)209
(1931年9月30日)210
熙洽关于暂设吉林临时政府的布告210
(1931年9月26日)210
熙洽给各县长、公安局长维持治安的代电210
4.吉林省政府210
吉林边防副司令官公署参谋长、省政府委员熙洽关于改组吉林省政府的布告(1931年9月25日)210
熙洽发布吉林临时省政府组织大纲的训令211
(1931年9月30日)211
吉林省长官公署为长官就职的通令212
(1931年9月30日)212
熙洽启用吉林省长官公署印信的训令212
(1931年9月30日)212
熙洽发布安民布告212
(1931年9月30日)212
熙洽聘日本人为吉林省长官公署“顾问”的公函213
(1931年10月2日)213
熙洽给各机关各县长各税捐局长的训令213
(1931年10月16日)213
熙洽发布安民布告214
(1931年11月2日)214
(1931年10月)214
熙洽为派员宣慰各县的令214
熙洽给同僚的代电215
(1931年11月27日)215
5.东省特别区维持会216
东省特别行政区治安维持会成立布告216
(1931年9月27日)216
(1931年9月29日)217
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致钟特派员的公函217
(1931年9月28日)217
东省特别治安维持会成立的训令217
6.黑龙江省政府218
张景惠就任黑龙江省主席发表独立宣言之通电218
(1932年1月1日)218
张景惠就职第二次通电218
(1932年1月3日)218
张景惠任黑龙江省省长就职典礼宣言218
(1932年1月7日)218
关东军司令部为溥仪出走向关东厅、满铁、领事馆、所属部队、宪兵队发出的通知(1931年)220
土肥原给关东军司令部从天津拍来电报220
(1931年)220
1.溥仪与日勾结出关220
二溥仪与日勾结出关建立伪满洲国220
溥仪为派家庭教授远山猛雄赴日活动复辟事致头山满信底(1931年)220
2.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拼凑伪满洲国221
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电文221
(1932年2月18日)221
满蒙新国家独立宣言221
(1932年2月18日)221
建国促进宣传运动计划222
(1932年2月)222
(1932年2月17日)230
吉林省工务总会指导宣传记录230
吉林省农会与绅董公所开会指导宣传记录231
(1932年2月17日)231
吉林省红十字会开会指导宣传记录232
(1932年2月17日)232
吉林省教育会开会情形232
(1932年2月18日)232
吉林省旗族生计会开会情形232
(1932年2月18日)232
(1932年2月18日)233
吉林省总商会航业公会开会情形233
(1932年2月18日)234
吉林建国促进委员会召集各县代表开谈话会记录234
(1932年2月19日)234
吉林建国促进委员会召集各县代表大会记录234
吉林朝鲜民会开会指导宣传记录236
(1932年2月19日)236
吉林建国促进会召集各机关各法团各县代表开会记录237
(1932年2月24日)237
建国宣言239
(1932年3月1日)239
(1932年2月25日)239
3.伪满洲国建立239
东北行政委员会筹议建立伪满洲国电文239
执政宣言241
(1932年3月9日)241
溥仪就任辞241
(1932年3月9日)241
(1932年3月9日)242
执政就任式与建国式大典次序242
(1932年3月9日)242
执政答词242
满洲国政府组织法244
(1932年3月9日)244
中央行政机关组织一览247
满洲国官吏特任名单249
(1932年3月9日—14日)249
执政信函250
(1932年3月10日)250
(1932年3月12日)251
满洲国外交部总长对外通告251
日本国政府关于承认满洲国之声明书252
(1932年9月15日)252
日本首相斋滕实关于承认满洲国事谈话254
(1932年9月15日)254
日满议定书255
(1932年9月15日)255
满洲国外交部总长对于议定书签字后之声明256
(1932年9月15日)256
(1932年10月8日)258
满洲国执政为日本政府承认颁布教书258
日本驻满洲国大使武滕信义签定“日满协定书”后258
声明258
(1932年9月15日)258
4.伪满洲帝国建立259
国务总理郑孝胥声明书259
(1934年1月20日)259
皇帝即位时对外声明书260
(1934年3月1日)260
(1934年3月1日)260
溥仪充当皇帝的即位诏书260
大满洲帝国组织法261
(1934年3月1日)261
大同元年以后的文件修正264
(1934年3月1日)264
溥仪即位日本天皇贺电及溥仪答电264
(1934年3月2日)264
溥仪敕语及国务总理大臣颂词265
(1934年3月3日)265
第四篇 中国各界英勇抗日267
一东北华北义勇军抗日269
1.义勇军成立宣言及抗日通电269
东北义勇军抗日通电269
(1931年12月6日)269
东北民众救国义勇军军政委员会成立宣言270
(1931年12月9日)270
吉西抗日军通电271
(1932年5月14日)271
(1932年5月22日)272
东北民众义勇军反对伪组织通电272
苏炳文通电国联273
(1932年7月12日)273
吉林边防军冯总司令部刘团长布告273
(1932年9月19日)273
宫长海致王戎武信274
(1932年9月29日)274
王、孔总副司令泣告国人书274
(1932年9月)274
(1932年)276
辽宁民众自卫军告东北民众书276
(1933年1月7日)282
苏炳文、马占山、张殿九、谢珂等抗日通电282
冯玉祥致邹鲁等要求共同抵抗暴日电284
(1933年1月7日)284
辽吉黑民众后援会会长朱庆澜通电285
(1933年1月8日)285
冯玉祥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电285
(1933年1月25日)285
(1933年1月25日)286
冯占海、唐聚五、冯庸等通电286
张学良、张作相等二十七将领抗日通电287
(1933年2月18日)287
热河全省民众呼吁全国同胞共御外侮通电288
(1933年2月20日)288
方振武就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通电288
(1933年3月1日)288
2.义勇军的抗敌斗争289
江桥抗战经过(谢珂)289
(1932年8月)295
东北义勇军概况(节录)295
唐聚五组织辽宁民众自卫军抗日经过(李季)298
(1932年8月)298
吉林省抗日义勇军成立后的战斗(冯占海)302
海满抗战始末(节录)(苏炳文)306
东北义勇军的近况及前途309
(1933年1月11日)309
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316
(1933年)316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1年9月20日)321
二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各组织抗日321
1.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321
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324
(1931年9月22日)324
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329
(1931年9月30日)32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1932年4月15日)332
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334
(1933年1月7日)334
(1933年1月26日)337
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337
2.中共满洲省委及所属党组织的抗日353
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353
(1931年9月19日)353
中共满洲省委、团满洲省委告群众书355
(1931年9月20日)355
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1931年9月21日)357
中共满洲省委给中央的报告361
(1931年9月22日)361
(1931年10月2日)364
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吉字报告第1号364
中共满洲省委宣言366
(1931年12月1日)366
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满洲事变第三次宣言369
(1932年1月15日)369
中共满洲省委对满洲事变第四次宣言372
(1932年2月6日)372
中共满洲省委为反对满洲“独立政府”宣言373
(1932年3月5日)373
(1932年3月31日)376
中共满洲省委告满洲各地义勇军书376
中共奉天特委为九·一八周年纪念告奉天工农兵及劳苦群众书(1932年9月8日)378
中共满洲省委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纪念宣言381
(1932年9月18日)381
中共东满特委告民众书385
(1933年6月10日)385
3.东北抗日游击队的活动389
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东北游击队为九·一八满洲事变告满洲工农劳苦群众书(1932年9月18日)389
延吉、汪清、珲春、和龙中韩游击队与汪清反日别动队告反日士兵书(1933年3月)390
(1933年6月20日)393
满洲游击战争通讯393
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政纲396
(1933年9月18日)396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成立宣言397
(1933年9月18日)397
4.东北各社会团体抗日救亡运动399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成立(阎宝航)399
北满反帝国主义大同盟章程401
(1931年11月1日)401
(1931年11月24日)403
北满反帝大同盟告劳苦兄弟姊妹书403
东三省农工商教自由职业联合总会代表三省三千万民众宣言(1931年)405
哈尔滨总工会为纪念九·一八满洲事变告工人群众书(1932年9月18日)407
满洲总工会筹备处宣传部关于九·一八二周年宣传大纲(1933年8月28日)409
密山抗日总会告东北民众书415
(1933年)415
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宣言416
(1931年9月28日)416
北平大学法学院东北学生抗日会致南京政府及全国民众电(1931年9月19日)416
三中国各地各界人士对抗日的声援416
何香凝告全国兵士勿为内战牺牲418
(1931年10月3日)418
旅平东北民众救国请愿团宣言419
(1931年11月5日)419
燕京大学教职员抗日会电慰马占山及天津受伤军警421
( 1931年11月12日)…………………………………(420 )北大学生会代表大会致马占山电( 1931年11月14日)421
北平师大抗日救国会要求发给义勇军枪械421
(1931年11月14日)421
上海市商会为募款援助马占山将军公告422
(1931年11月15日)422
(1931年11月15日)422
(1931年11月14日)422
平津学术团体对日联合会致马占山电422
马占山致平津各校电422
上海各大学教授抗日救国会成立423
(1931年11月30日)423
上海各大学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为马占山将军募捐揭晓启事(1931年12月8日)423
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424
(1931年12月19日)424
中华妇女救济东北同胞协会通电426
(1933年1月4日)426
(1932年1月1日)426
东北民众反日救国会要求国民政府驰援抗日义勇军426
全球华侨总公会通电427
( 1933年3月14日)427
国立武汉大学全体学生抗日大会致国民政府代电428
(1933年3月15日)428
第五篇 九·一八事变国内外反响431
出席国联代表施肇基为根据盟约第十一条申诉事致国联秘书长德留蒙照会(1931年9月21日)433
(1931年9月19日)433
一 国民党政府的政治外交与国际联合会处理中日争端433
国民政府外交部致出席国联代表施肇基电433
全国下半旗哀悼我国领土沦陷434
(1931年9月21日)434
国民政府告全国同胞书435
(1931年9月22日)435
国际联合会照会436
(1931年9月30日)436
国联行政院第六十五届会议关于中日争端第一次决议案(1931年9月30日)437
(1931年10月13日)438
国民政府驳覆日本抗议书438
国联行政院第六十五届会议关于中日争端第二次决议案(1931年10月24日)440
国民政府宣言441
(1931年10月26日)441
国民政府外交部要求日撤兵照会441
(1931年11月4日)441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外宣言442
(1931年11月14日)442
议案444
(1931年12月10日)444
国联行政院第六十五届会议关于中日争端第三次决444
国民政府外长顾维均对外宣言445
(1931年12月22日)445
国民政府致国联秘书长申请书446
(1932年1月29日)446
国联行政院决议447
(1932年2月19日)447
中国代表颜惠庆在国联特别大会上的发言结论447
(1932年3月3日)447
(1932年3月11日)448
国联特别大会第四次会议对于中日争端决议案448
国际联合会调查团对于中日问题报告书(节要)450
(1932年10月2日)450
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罗文干向三中全会报告外交474
历述日人侵华罪状474
(1932年12月21日)474
国际特别大会关于中日争端报告书(节要)476
(1933年2月24日)476
(1933年3月28日)479
退出国联事宣言479
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罗文干为日本政府宣告479
日本政府退出国联通告480
(1933年3月27日)480
二国际社会的反响482
容揆代办转呈美国政府分别请中日两国为满洲事件停止军事行动节略之来电(1931年9月25日)482
我复美国政府对满洲事件所持严正态度并希采有效方法以维国际条约之尊严及其不可侵犯之原则通告(1931年9月27日)482
美使照会遵守公约483
(1931年10月21日)483
(1931年10月22日)484
国民政府复照484
九·一八事变在欧美之反响485
(1931年10月27日)485
外报记者观察九·一八事变的一篇报告496
(1931年10月)496
九·一八事变之国际舆论499
附 录515
1.日本战犯下场一览表515
2.伪满皇帝、大臣结局一览表526
3.抗日名人一览表538
1991《九·一八事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吉林省档案馆编 1991 北京:档案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
- 1987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 九一八事变
- 1993年10月第1版 吉林人民出版社
-
-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
- 大众出版社
-
- “九·一八”事变敌方材料
- 1931
-
- 一·二八事变
- 1996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 九·一八事变
- 1996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 九·一八事变
- 1991 北京:档案出版社
-
- 九·一八事变
- 1991 北京:新华出版社
-
- “九·一八”事变图志
- 1991.08 沈阳市: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九·一八”事变史
- 1981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