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税收论》求取 ⇩

1绪论1

1.1 税收的一般概念1

1.1.1 对税收含义的理论界定1

1.1.2 对税收含义的进一步理解4

1.2 税收与政府的关系8

1.2.1 税收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8

1.2.2 政府征税依据理论种种9

1.2.3 政府征税依据的现代观点:市场失灵与公共品或劳务的提供11

1.2.4 政府征税依据的现代观点:税收是对公共品或劳务成本的补偿13

1.3 税收要素构成理论15

1.3.1 课税对象15

1.3.2 纳税人17

1.3.3 税率19

1.4 税收的形式特征26

1.4.1 税收的强制性27

1.4.2 税收的无偿性30

1.4.3 税收的固定性32

1.5 税收的社会特征35

2税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考察39

2.1 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39

2.1.1 社会公共需要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前提40

2.1.2 广泛的剩余产品生产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前提41

2.1.3 财产私有制度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条件43

2.1.4 国家公共权力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政治条件44

2.2 税收产生的历史考察46

2.2.2 我国税收的成熟阶段——初税亩47

2.2.1 我国税收的雏型阶段——贡、助、彻47

2.3 税收发展的历史考察(上)48

2.3.1 奴隶社会的税收48

2.3.2 封建社会的税收49

2.3.3 资本主义社会的税收50

2.3.4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税收52

2.4 税收发展的历史考察(下)55

2.4.1 税收法制的发展变化55

2.4.2 国家课税范围的发展变化55

2.4.4 税收形态的发展变化56

2.4.3 税制结构的发展变化56

3税收的职能及其调控作用机制57

3.1 税收的职能57

3.1.1 税收的财政职能59

3.1.2 税收的经济职能60

3.1.3 税收的监督管理职能61

3.2 税收调控的作用机制63

3.2.1 税收对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调控作用65

3.2.2 税收对经济运行实行调控,以保证实现宏观管理和微观搞活的有机结合的作用66

3.2.3 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实行调控,以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作用67

3.2.4 税收对特定的经济或社会活动进行调控的作用68

3.3 税收经济杠杆在税收调控过程中的运用68

3.3.1 税收经济杠杆的概念68

3.3.2 税收经济杠杆的特点69

3.3.3 税收经济杠杆的运用方式70

3.4 税收调控机制的局限性71

3.4.1 税收调控的范围和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严格的界定72

3.4.4 税收调控具有时滞性73

3.4.3 税收调控不宜作为短期调控手段73

3.4.2 税收调控作用的发挥要受到财政收入的制约73

3.5 税收调控与其他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74

3.5.1 调控手段的种类74

3.5.2 不同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74

3.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作用76

3.6.1 为国家财政及时足额地取得收入,以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76

3.6.2 公平税负,鼓励市场公平竞争79

3.6.3 贯彻产业政策,调整优化经济结构79

3.6.4 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81

3.6.5 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82

3.6.6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维护国家权益84

3.7 我国现行税制的税收调控作用85

3.7.1 我国现行税制下税收调控作用的宏观思考85

3.7.2 我国现行税制下各税种调控作用的体现87

3.7.3 我国现行税制税收调控作用的不足90

4税收原则理论93

4.1 税收原则的概念及意义93

4.1.1 税收原则的概念93

4.1.2 税收原则的意义94

4.1.3 税收原则理论的形成与发展95

4.2 西方税收原则:现代观点98

4.2.1 效率原则98

4.2.2 公平原则99

4.2.3 稳定原则100

4.3 我国古代税收思想原则的考察102

4.3.1 管仲的税收思想103

4.3.2 商鞅的税收思想103

4.3.3 傅玄的税收思想104

4.3.4 刘晏的税收思想105

4.3.5 丘浚的税收思想105

4.4 我国的社会主义税收原则107

4.4.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税收原则107

4.4.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税收原则107

4.4.3 开始全面建设时期和十年动乱时期的税收原则108

4.4.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税收原则109

4.4.5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收原则110

5.1.1 税收负担的经济含义116

5税收负担理论116

5.1 税收负担的一般概念116

5.1.2 研究税收负担的意义118

5.1.3 税收负担的分类120

5.2 税收负担量度指标体系评析122

5.2.1 宏观税负水平的量度指标评析123

5.2.2 微观税负水平的量度指标评析124

5.2.3 结构性税负水平的量度指标评析125

5.2.4 合理确定税收负担标准应注意的问题127

5.2.5 对税收负担轻重的正确判断128

5.2.6 正确认识适度的低税与足够的税收收入之间的辩证关系130

5.2.7 税负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131

5.3 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因素分析132

5.3.1 影响宏观税收负担的因素分析133

5.3.2 影响微观税收负担的因素分析135

5.4 税负水平的国际比较分析136

5.5.1 国内税负比较研究的因素分析139

5.5.2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变化趋势分析139

5.5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现状分析139

5.6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143

5.6.1 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的概念143

5.6.2 市场经济中税负转嫁的形式145

5.6.3 税负转嫁的判断标准147

5.6.4 我国税收在总体上是否转嫁148

5.6.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负转嫁的客观必然性149

5.6.6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分析151

5.6.7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效应分析157

6.1.1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途径160

6税收的经济影响160

6.1 税收影响经济的机制160

6.1.2 税收对经济影响机制的要素162

6.1.3 制约税收经济影响的因素164

6.2 税收对经济宏观影响的分析167

6.2.1 税收与经济增长167

6.2.2 税收与经济稳定174

6.2.3 税收与收入分配176

6.3.1 税收对生产的影响178

6.3 税收对经济微观影响的分析178

6.3.3 税收对个人工作的影响179

6.3.2 税收对消费的影响179

6.3.4 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180

7税收制度理论:制度内容、历史沿革、法律关系184

7.1 税收制度的概念及作用184

7.1.1 税收制度的概念184

7.1.2 税收制度的内容185

7.1.3 税收制度的作用188

7.2.1 现代西方国家对税种分类的一般方法189

7.2 税种的分类189

7.2.2 经合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税收的分类方法192

7.2.3 我国税种的分类方法193

7.3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历史与现状198

7.3.1 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198

7.3.2 1953年对税制的若干修正199

7.3.3 1958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200

7.3.4 1973年全国试行工商税200

7.3.5 80年代的全面税制改革201

7.3.6 1994年的税制改革及现行税制202

7.4 税法理论概述208

7.4.1 税法的性质209

7.4.2 税法的立法权和解释权210

7.4.3 税收法律体系和形式211

7.4.4 税收法律关系213

8税收制度理论:类型、结构、模式223

8.1 税收制度的类型223

8.1.1 单一税制223

8.1.2 复合税制225

8.2 税制结构理论228

8.2.1 税制结构与税收制度的关系228

8.2.2 税制结构的特征229

8.2.3 税制结构的意义230

8.2.4 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231

8.2.5 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种问题234

8.2.6 税制结构中的辅助税种问题236

8.3 税制模式目标的选择238

8.3.1 税制模式的类型239

8.3.2 税制模式目标选择的制约因素241

8.3.3 中间型税制模式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优先选择242

8.3.4 以中间型税制模式为目标,改革间接税系和直接税系中的主体税种244

9课税体系理论247

9.1 商品课税体系247

9.1.1 商品课税的性质247

9.1.2 商品课税的优缺点250

9.1.3 商品课税税种的选择251

9.1.4 商品课税范围的选择256

9.1.5 商品课税计税依据的选择257

9.1.6 商品课税税率的选择258

9.2 所得课税体系260

9.2.1 所得课税的历史考察260

9.2.2 所得课税的特点262

9.2.3 所得课税的作用263

9.2.4 所得课税的优缺点264

9.2.5 所得课税税种的选择266

9.2.6 所得课税的类型269

9.2.7 所得课税课征范围的选择270

9.2.8 所得课税计税依据的选择271

9.2.9 所得课税税率的选择272

9.3 资源课税体系273

9.3.1 资源课税的性质273

9.3.2 资源课税的作用274

9.3.3 资源课税的特点274

9.4.1 财产课税的性质276

9.4 财产课税体系276

9.4.2 财产课税的分类277

9.4.3 财产税的作用279

9.4.4 财产课税的优点及其局限性279

9.5 行为课税体系282

9.5.1 行为课税的性质282

9.5.2 行为课税的特点283

9.5.3 行为课税的作用283

10.1.1 税式支出的定义285

10.1 税式支出的概念285

10税式支出理论285

10.1.2 税式支出的特点287

10.1.3 税式支出的形成和发展289

10.1.4 税式支出的必要性291

10.2 税式支出的形式295

10.2.1 税收豁免295

10.2.2 税收扣除296

10.2.3 优惠税率297

10.2.5 加速折旧298

10.2.4 税收抵免298

10.2.6 税收递延299

10.2.7 优惠退税300

10.2.8 盈亏互抵301

10.3 税式支出的评估方法301

10.3.1 初阶法302

10.3.2 等额支出估计法302

10.3.3 对提供税收递延的税式支出项目的估算303

10.3.4 不能直接简单加总各项税式支出估计数以求总计303

10.4.1 税式支出的确定原则304

10.4 税式支出预算的编制304

10.4.2 税式支出预算的国际经验306

10.4.3 建立我国税式支出制度的设想306

11税收的国际关系理论308

11.1 税收国际关系的分析308

11.1.1 税收国际关系的概念308

11.1.2 税收国际关系的研究内容309

11.2 国际税收理论311

11.2.1 国际税收的特征311

11.2.2 国际税收的产生与发展312

11.2.3 税收管辖权314

11.2.4 国际双重征税的产生及免除315

11.2.5 国际避税和反避税317

11.3 涉外税收理论321

11.3.1 涉外税收负担原则321

11.3.2 我国涉外税制的建立和发展323

11.3.4 我国涉外税制的特点324

11.3.3 我国涉外税制的主要内容324

11.4 关税的国际关系理论325

11.4.1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325

11.4.2 避免和消除国际关税壁垒327

12税收管理理论332

12.1 税收管理概述332

12.1.1 税收管理的概念332

12.1.2 税收管理的任务和原则332

12.1.3 税收管理的方法334

12.2.1 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建立原则335

12.2 税收管理体制理论335

12.2.2 税收管理权限的内容336

12.2.3 税收管理体制的类型336

12.2.4 我国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337

12.2.5 税收收入的划分338

12.2.6 我国现行税收收入的划分339

12.2.7 税收管理机构的设置340

12.3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341

12.3.1 税务登记制度341

12.3.3 发票管理制度342

12.3.2 纳税申报制度342

12.3.4 税款征收制度343

12.3.5 税务检查制度347

12.4 税务行政司法制度347

12.4.1 税务违章处理347

12.4.2 税务行政复议351

12.4.3 税务行政诉讼353

13.1.1 税务代理制在国际上的产生356

13.1 税务代理制的产生356

13税务代理理论356

13.1.2 税务代理制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360

13.1.3 税务代理的含义364

13.2 国外税务代理制的基本模式与我国实行税务代理制的难点364

13.2.1 欧美模式的税务代理制365

13.2.2 亚洲模式的税务代理制366

13.2.3 我国在现阶段试行税务代理制的难点367

13.3 税务代理的形式特征、功能和原则368

13.3.1 税务代理的形式特征368

13.3.2 税务代理的功能372

13.3.3 税务代理的原则376

13.4 税务代理人及代理机构379

13.5 税务代理关系的确立、终止和解除379

13.5.1 税务代理关系的确立379

13.5.2 税务代理关系的终止和解除381

13.6 税务代理的业务范围382

13.6.1 代理开户业务382

13.6.2 代建税制和代设账簿业务382

13.6.4 代购发票业务383

13.6.3 代理税务登记业务383

13.6.5 代理税务会计业务384

13.6.6 代理纳税申报业务385

13.6.7 代办税款的缴纳业务385

13.6.8 代理减、免、退税申请业务386

13.6.9 代理纳税审查业务386

13.6.1 0代理涉税文书的制作业务386

13.6.1 1税务咨询业务387

13.7 税务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387

13.8 税务代理人的法律责任388

1998《现代税收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国淮 1998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税收理论与税收管理(1995 PDF版)
税收理论与税收管理
1995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税收概论(1986 PDF版)
税收概论
1986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税收概论(1992 PDF版)
税收概论
1992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税收概论(1995 PDF版)
税收概论
1995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税收新论(1988 PDF版)
税收新论
1988 大连:大连出版社
税收概论(1992 PDF版)
税收概论
1992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税收理论探索  1992年税收论文集(1993 PDF版)
税收理论探索 1992年税收论文集
1993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习题解(1986 PDF版)
政治经济学习题解
198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税收概论(1991 PDF版)
税收概论
1991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税收概论(1986 PDF版)
税收概论
1986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税收概论(1994 PDF版)
税收概论
1994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现代税收学(1991 PDF版)
现代税收学
1991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税收概论(1989 PDF版)
税收概论
1989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税收概论(1989 PDF版)
税收概论
1989 北京:北京出版社
现代税收征收管理(1992 PDF版)
现代税收征收管理
1992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