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学术争鸣录》求取 ⇩

一、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1

目录1

二、关于东南亚近代史的分期问题*281

七、对普列汉诺夫的评价*231

第一部分总论1

1

二、世界近代史的上限2

三、世界近代史的分期6

四、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体系的改造问题9

(一)为什么要改造教材体系9

(二)如何改造教材体系的设想12

(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14

五、关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问题14

(二)关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彻底与保守问题17

六、关于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22

七、关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问题24

(一)有关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24

(二)英、法、美三国农业近代化特点的比较28

八、关于“开明专制”问题29

(四)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31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31

第二部分英国近代史31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讫时间31

(二)新贵族的来源和历史作用34

(二)墨西哥革命的性质*338

(三)对英国农民反圈地斗争的评价38

(四)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40

(五)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44

(六)英国革命的宗教外衣问题46

(七)关于英国资产阶级同新贵族结盟的问题48

(八)对克伦威尔的评价50

(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351

(四)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354

(九)关于1688年政变问题54

(十)对平等派的评价55

(十一)对霍布斯的评价56

二、英国工业革命58

(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58

(二)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359

(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360

(二)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60

(三)关于英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问题61

(五)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思想*361

(四)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评价63

(一)两党制度何时形成64

三、英国两党政治64

(二)对本世纪初自由党政府改革措施的评价67

(一)对1832年议会改革的评价69

四、英国议会改革69

(二)对1867年议会改革的评价73

五、英国宪章运动74

(一)关于加拿大的自治政策78

六、英国殖民政策78

(二)英国对非洲的殖民政策81

(三)关于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双重使命”问题85

七、英国外交政策86

(一)第二国际所处的时代*388

一、法国启蒙运动90

第三部分法国近代史90

(一)启蒙运动为什么在法国展开90

(二)对伏尔泰的评价92

(三)对孟德斯鸠的评价99

(四)对卢梭的评价104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11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讫时间111

(二)对立宪派的评价115

(三)对吉伦特派的评价119

(四)雅各宾派失败的原因120

(五)对艾贝尔派的评价125

(六)对热月政变的评价125

(七)对丹东及其宽容政策的评价127

(八)对罗伯斯比尔的评价129

(一)拿破仑政权的性质132

三、关于拿破仑的问题132

(二)对拿破仑的评价135

(三)关于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和作用137

四、关于法兰西第二帝国139

(一)路易·波拿巴上台的原因139

(二)对第二帝国历史地位的评价140

五、关于巴黎公社的问题141

(一)巴黎公社的历史渊源141

(二)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143

1.巴黎公社是不是无产阶级专政143

2.巴黎公社是地方政权还是国家政权147

(三)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148

1.巴黎公社时期国民自卫军的性质148

2.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是否都由选举产生151

3.巴黎公社的薪金措施与按劳分配的关系152

4.对“4.16法令”的评价154

(四)如何理解巴黎公社的原则155

(五)如何评价公社领导人的功过156

六、有关蒲鲁东主义的评价158

(六)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158

七、对拉法格的评价162

一、关于普鲁士的评价问题166

第四部分德国近代史166

二、关于德国农业的“普鲁士式道路”问题168

三、关于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问题170

四、关于德国统一的道路问题171

五、对俾斯麦的评价172

(二)俾斯麦的外交政策173

(一)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173

六、关于德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向题175

七、关于哥达合并的功过178

八、对拉萨尔的评价181

九、对伯恩斯坦的评价184

十、对爱尔福特纲领的评价187

(一)对考茨基的历史评价188

十一、对考茨基的历史评价188

(二)关于“考茨基主义”形成的时期191

(三)关于考茨基批判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态度问题192

一、意大利近代史194

第五部分意大利、匈牙利、波兰近代史194

(一)1848年罗马共和国失败的原因194

1.对加里波第的历史评价196

(二)对加里波第的评价196

2.加里波第为什么靠拢萨伏伊王朝197

(一)波兰亡国的原因200

二、波兰近代史200

(二)关于波兰民族解放运动202

(三)对卢森堡的评价205

三、匈牙利1848——1849年革命208

(一)革命的特点209

(二)革命失败的原因211

(三)革命的历史意义212

一、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215

第六部分俄国近代史215

二、对普加乔夫起义的评价218

三、对叶卡特琳娜二世的评价220

四、对民粹派的评价222

(一)起义性质223

五、关于十二月党人起义的问题223

(二)起义原因225

(三)起义的历史意义226

六、对巴枯宁的评价227

八、关于俄国帝国主义的特点234

一、关于美国历史的上限238

第七部分美国近代史238

二、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240

三、北美独立战争241

四、对华盛顿的评价242

五、对杰斐逊的评价245

六、关于“1787年宪法”的评价248

七、对汉密尔顿的评价250

八、对约翰·亚当斯的评价252

九、对安得鲁·约翰逊的评价254

(一)林肯是不是废奴主义者256

十、对林肯的评价256

(二)林肯与《解放宣言》259

(三)林肯与美国南部重建261

十一、怎样评价美国南部重建262

(一)《门罗宣言》的性质263

十二、关于《门罗宣言》的评价263

(二)《门罗宣言》的历史作用265

十三、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评价268

(一)“美国式道路”的特点271

十四、关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问题271

(二)“美国式道路”的历史作用272

十五、美国经济飞跃发展的原因274

一、关于近代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277

第八部分亚洲近代史277

(二)亚洲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279

(一)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阶段和特点279

(一)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282

三、日本近代史282

1.明治维新的下限283

2.明治维新的性质285

3.明治政权的性质289

4.对明治维新的评价293

(二)自由民权运动问题298

1.自由民权运动的性质298

2.自由民权运动的社会背景299

4.对自由民权运动的评价300

3.自由民权运动的历史分期300

(三)明治初期的日本外交政策问题301

2.日本大陆政策的渊源及形成的时间302

1.明治初期日本外交政策的特点302

3.1871年中日立约的评价问题303

(四)近代日本历史人物研究305

四、印度近代史307

(一)印度近代史的开端307

(二)关于东印度公司309

(三)关于印度的阶级关系和阶级结构问题311

五、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的原因315

(三)一战和世界现代史的上限问题317

第九部分非洲近代史318

一、非洲近代史始于何时318

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非洲的阶段问题320

三、关于非洲奴隶贸易问题321

(一)非洲奴隶贸易的兴衰321

(二)殖民主义者对非洲奴隶贸易的影响324

(一)起义原因326

四、苏丹马赫迪起义326

(二)起义性质327

(四)马赫迪封建神权国家始于何时328

(三)埃及统治者在马赫迪起义中所起的作用328

五、关于英布战争的性质329

第十部分拉丁美洲近代史333

一、拉美独立战争前的经济状况333

二、海地革命335

(一)墨西哥独立运动的革命任务是否完成337

三、关于墨西哥独立运动337

四、巴西独立运动339

五、对玻利瓦尔的评价341

(一)对玻利瓦尔的历史评价341

(二)对玻利瓦尔思想的评价343

第十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349

一、关于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349

(一)马克思的世界观何时转变349

(三)德国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352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问题355

(一)马克思主义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355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其他问题356

三、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357

六、对圣马丁的评价357

(一)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战略策略思想357

(四)关于党的建设思想361

(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同时胜利”的思想362

(二)空想社会主义阶段史的划分364

(一)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364

一、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争议364

第十二部分关于空想社会主义问题364

(三)空想社会主义与空想共产主义的异同365

(五)空想社会主义设想的未来社会性质366

(四)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阶级属性366

(六)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按劳分配”的提法367

(七)对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价367

(八)对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考证368

二、关于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368

第十三部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370

一、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问题370

二、第一国际373

(一)第一国际的性质373

(三)第一国际的创始人376

(四)第一国际成立大会378

(五)第一国际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原则380

(六)关于第一国际和英国工联的关系问题383

(七)第一国际历史的分期385

(二)第一国际的先驱组织385

(八)第一国际总委员会迁址问题386

(九)对第一国际的评价387

三、第二国际388

(二)第二国际历史的分期391

(三)第二国际史的下限392

(四)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394

(五)对第二国际的评价396

(一)拿破仑战争的性质400

一、拿破仑战争400

第十四部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几个问题400

(二)拿破仑战争的历史意义405

二、克里米亚战争407

三、普法战争的性质409

四、关于“均势外交”问题410

(一)“均势外交”的特征410

(二)“均势外交”的历史作用412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413

(一)一战爆发前的主要矛盾413

(二)一战是否被革命制止的问题415

后记419

1990《世界近代史学术争鸣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尊严主编 1990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世界近代史(1999 PDF版)
世界近代史
1999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  (第2版)(1981年04月第2版 PDF版)
儿童心理学 (第2版)
1981年04月第2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1973 PDF版)
世界近代史
1973
史学争鸣录(1982 PDF版)
史学争鸣录
1982
近代世界史(1953 PDF版)
近代世界史
1953 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现代史学术争鸣录(1991 PDF版)
世界现代史学术争鸣录
1991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1997 PDF版)
世界近代史
199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1993 PDF版)
世界近代史
199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1991 PDF版)
世界近代史
1991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1986 PDF版)
世界近代史
1986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1987 PDF版)
世界近代史
1987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1988 PDF版)
世界近代史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1987 PDF版)
世界近代史
1987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1986 PDF版)
世界近代史
1986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1986 PDF版)
世界近代史
1986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