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文化志》求取 ⇩

第一章文化与生态1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民族分布2

一、环境的多样性与民族的适应性2

二、立体生态与民族立体分布3

三、民族迁徙与最佳生态环境选择5

四、生态环境与村落社区布局6

第二节 生态环境与民族关系7

一、生态环境差异与民族差异8

二、生态环境结构与民族市场8

三、生态类型与经济互补9

四、自然阻隔与“小国寡民”社会10

第三节 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心理11

一、生态与民族心理积淀11

二、生态环境与民族性格12

三、生态环境与民族的地域认同感13

四、生态环境与民族的生态观14

第四节 傣族的生态与傣族文化15

一、傣族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基本类型15

二、傣族文化的特点及适应生态的表现16

三、生活方式和宗教所表现的生态观18

四、在生态适应中形成的傣族文化差异19

第二章生产与技能21

第一节 主要生产活动21

一、稻作农耕生产22

二、家庭手工业生产22

三、畜牧业和家庭副业生产23

四、公益性的劳动和生产24

第二节 生产组织及方式25

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25

二、生产中的互助组织26

三、水利资源的分配和管理27

四、劳动分工与生产集团28

第三节 生产知识和技能29

一、岁时节令与选种育种30

二、耕作技术与备耕歇种31

三、水利灌溉和田间管理32

四、收割储藏和畜牧驯养33

第四节 生产工具和效率34

一、主要的生产工具35

二、生产工具的制作与维修36

三、劳动时间和工时37

四、生产的效率与成果38

第三章工艺与制作39

第一节 陶器制作和冶铸业39

一、制陶的原料与工具40

二、制陶的过程与技术41

三、制银种类与技术42

四、铁器的冶铸与发展43

第二节 纺织和编织44

一、史志中的纺织与原料44

二、纺织的工具与傣锦45

三、编织的器物与图案46

四、编织的技术与器物装饰47

第三节 造纸和纸伞48

一、造纸的简史与原料49

二、造纸的工序与用途50

三、制伞的原料与技术51

第四节 其他传统工艺52

一、茶叶的采摘与制作52

二、榨糖与熬盐的技术54

三、紫梗与樟脑的采制54

四、雕塑品种与工艺55

第一节 傣族天文历法的产生57

第四章天文与历法57

一、傣族天文历法的基本特点58

二、傣族的生态与天文历法的产生59

三、汉文化对傣族天文历法的影响60

四、印度文化对傣族天文历法的影响60

第二节 傣族的天文学知识61

第三节 傣族的历法及其运用63

一、傣历与汉历的比较63

二、泼水节和傣历年64

三、月份和纪日、时的方法66

四、季节划分与农事安排67

第四节 傣族天文历法的传承68

一、傣族的天文历法文献68

二、寺庙与天文历法的传承69

三、民间的天文历法传承70

第一节 医药的典籍与理论72

第五章医药与卫生72

一、四塔五蕴的基本理论73

二、佛经论藏中的医药理论74

三、其他药典医药75

四、民间流传的八大名方76

第二节 神药两解——巫医的诊治习俗76

一、巫医两解77

二、神药两解77

三、烟瘴地区的瘴疠79

四、瘴疠的替罪羊“琵琶鬼”79

第三节 药材的采集与研制80

一、西双版纳的傣药与采制81

二、德宏的傣药与采制83

三、金平、元江的傣药与采制83

四、傣药中的药用食物与采制84

一、人体的卫生与保健85

第四节 卫生观念与防疫85

二、居室内外的卫生与清洁86

三、饮用水的卫生与防护87

四、各类传染病的流行与防疫88

第六章居室与建筑90

第一节 建筑的类型与构成元素90

一、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91

二、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92

三、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93

第二节 建筑的过程与习俗94

一、建房的准备与限制94

二、建房习俗与步骤95

三、新房的祝贺与拥有96

第三节 居室的结构与分解98

一、西双版纳竹楼的结构与分解98

三、金平竹楼的结构与分解100

二、德宏竹楼的结构与分解100

四、村寨空间的结构与分解101

第四节 居处划分与家庭制度102

一、西双版纳地区的居处规则103

二、德宏地区的居处规则104

三、金平、元江地区的居处规则105

四、建筑空间的协调与冲突化解105

第七章人口与生育107

第一节 性别与年龄的构成情况108

一、历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性别比108

二、人口性别比的发展状况108

三、呈扩张金字塔型的人口年龄结构109

四、傣族育龄妇女的人口比重111

第二节 生育状况与素质构成111

一、分年龄组的生育率状况112

二、生育胎次率与存活率状况113

三、素质构成与生育行为114

第三节 生育习俗与生殖行为115

一、傣族的生殖崇拜115

二、社会习俗与婚育行为117

三、生育习俗118

四、人口的限制与选择119

第四节 生育观与生育健康120

一、性禁忌与生育健康120

二、孕育观与生育健康120

三、生育禁忌与生育健康121

四、护理与保健122

第八章社会与组织125

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125

一、次生态的原始社会土地所有制126

二、领主统治下的封建经济制度127

三、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的过渡129

四、封建地主经济形态130

第二节 政权组织和社会结构131

一、西双版纳型的政权组织和社会结构131

二、德宏型的政权组织和社会结构133

三、孟连、耿马型的政权组织和社会结构134

四、元江型的政权组织和社会结构135

第三节 村落社区组织136

一、西双版纳型的村落社区组织137

二、德宏型的村落和社区组织138

三、耿马、孟连型的村落和社区组织139

四、元江型的村落社区组织140

第四节 社会群体集团140

一、地缘群体和血缘群体141

二、性别集团和年龄集团142

三、业缘集团和经济集团143

四、宗教集团和民间会社144

第九章财产与继承146

第一节财产的形式和种类146

一、家庭财产和社区财产147

二、动产和不动产148

三、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149

第二节 财产的聚敛与分割150

一、财产的原始获得150

二、财产的继受获得151

三、财产的分割及其特点152

四、财产的聚敛和增长153

第三节 财产的继承和转移154

一、家族公社残余和家族继承制155

二、长子继承和幼子继承156

三、财产继承中的权利和义务157

四、财产转移和地主经济的发展158

第四节 财产的观念和法规159

一、土地神赐和财产共享的观念159

二、财产的积累和再生产观念160

三、乡规民约中对公、私财产的保护161

四、政府法令对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162

第十章家庭与婚姻164

第一节 家庭与家庭的构成164

一、家庭的构成与类型164

二、居住方式与财产继承165

三、家庭关系及其扩展166

四、家庭的构成与类型168

第二节 亲属称谓169

一、西双版纳傣族的亲属称谓169

三、“比农”的划分及其作用171

二、等级亲属称谓制171

第三节 婚姻的形态与缔结形式172

一、西双版纳傣族的婚姻及缔结173

二、德宏傣族的婚姻及缔结174

三、元江傣族的婚姻及缔结175

四、新平傣族的婚姻及缔结176

第四节 婚姻的规则与限制177

一、等级婚177

二、婚后居处178

三、离异的处理179

四、婚外性关系的处罚180

第十一章 伦理与道德182

第一节 社会关系与伦理观念182

一、劳动关系中的伦理观183

三、等级关系中的伦理观184

二、婚姻关系中的伦理观184

四、家庭关系中的伦理观185

第二节 社会习俗与道德观念186

一、个人行为中的道德观186

二、社会行为中的道德观188

三、宗教行为中的道德观189

第三节 成文法规中的伦理道德190

一、老傣文的法规典籍190

二、《领主法律》的具体内容190

三、勐规中的伦理道德标准192

第四节 习惯法中的伦理道德193

一、习惯法的出现与发展193

二、村规与民约194

三、习惯法的传扬195

四、民间仲裁俗196

第一节 命名的制度与组合198

第十二章命名与谱牒198

一、乳名命取制度199

二、教名的命取制度200

三、还俗名的命取及以子名亲制201

四、其他命取制度202

第二节 命名仪式与名字禁忌202

一、西双版纳傣族的命名仪式203

二、金平傣族的命名仪式204

四、名字禁忌205

三、金沙江南岸傣族的命名仪式205

第三节 谱牒的文字传承206

一、西双版纳土司谱系文献206

二、西双版纳土司谱系207

三、南甸土司谱系208

四、谱牒的文字传承功用210

第四节 谱牒的口头传承210

二、家族的内外关系及划分211

一、“纳哈滚”中的家族211

三、赶摆明亲与家谱口传213

四、姓氏辈份与家谱承续214

第十三章交往与交通215

第一节 与邻近各民族的交往215

一、土司政权对各民族的统治216

二、村社间的交往和社会联系217

三、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18

四、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219

第二节 与中原王朝及汉族的交往220

一、历代中央王朝的经营和建置220

二、与中原王朝的交往活动222

三、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223

四、汉族移民对傣族社会的影响224

第三节 与东南亚及印度的交往225

一、共同的生态带和经济文化区225

二、与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联系226

三、与东南亚、印度的经济文化交流227

四、对外交流与傣族文化的形成229

第四节 对外交往的主要交通230

一、主要的交通路线及商道230

二、驿政设置和交通管理231

三、主要的交通和运载工具232

四、交通发展对傣族社会的影响233

第十四章交易与市场234

第一节 交易与生态环境234

一、交易的物质基础235

二、交易的主要物品236

三、交易的主要场所237

四、交易与交通238

一、交易的观念239

第二节 交易与生活方式239

二、交易的方式240

三、交易的计算241

四、交易的等价物242

第三节 交易与社会关系243

一、交易中的社会集团243

二、交易中的民族关系245

三、交易中的文化传递245

四、交易与社会的发展246

第四节 交易与市场的发展247

一、交易的发展与市场的形成248

二、立体市场与民族市场249

三、市场的管理及法规250

四、中心集市与近代城镇的形成251

第十五章冲突与战争252

第一节 社区间的冲突和战争252

一、远古部落间的冲突和战争253

二、村寨间的冲突和纠纷254

三、家族间的冲突和“血族复仇”255

四、上层统治者之间的争斗255

第二节 明朝三征麓川的战争257

一、麓川的崛起257

二、元朝的安抚措施258

三、明朝的三次征讨258

四、三征麓川的后果259

第三节 邻国及外族的掠夺战争260

一、缅族对西双版纳的掠夺260

二、缅族对德宏地区的掠夺261

三、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262

四、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263

第四节 勐海与勐遮之间的斗争264

一、战争的缘起264

二、战争的经过265

三、战争的性质266

第十六章语言与文字267

第一节 语言的系属和结构267

一、傣语的语言系属267

二、傣族的基本支系268

三、傣语的基本结构269

四、傣语的亲属语言270

第二节 语言的分类和表达271

一、历史语言和现代语言272

二、手势语言和委婉表达273

三、性别语言和辈份语言274

四、语言表达与文化心态275

第三节 语言的交流与融合276

一、文化交流与语言的借用276

二、语言的发展与融合277

三、傣语中的借用词汇278

四、语词中的文化内函279

第四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280

一、傣文的种类及特点281

二、佛教与傣文的产生282

三、傣文记述的历史资料283

四、傣文与傣文化284

第十七章文学与艺术286

第一节 傣族文学的形式和种类286

一、口承文学与文字文学287

二、神话和传说288

三、歌谣和诗歌289

四、谚语和俚语290

第二节 傣族文学与傣族社会290

一、傣族文学的历史分期291

二、佛教对傣族文学的影响292

三、傣族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293

四、傣族文学传承与傣文化发展294

第三节 傣族艺术的形式295

一、民居刻画和造型艺术295

二、生活中的装饰艺术296

三、崖画和壁画297

四、音乐和舞蹈298

第四节 傣族艺术与傣族文化299

一、艺术与宗教的关系300

二、色彩的选择与审美情趣300

三、高度综合而年轻的傣剧301

四、艺术与民族文化心理302

第十八章教育与传承303

第一节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303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304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305

三、社会教育的形式306

四、社会教育的功能307

第二节 宗教文化和寺庙传承308

一、宗教对傣族社会的影响308

二、寺庙传承的基本形式309

三、寺庙传承的基本内容310

四、寺庙传承的特点和功能311

第三节 传统文化传承的机制312

一、以家庭为核心的亲亲强制313

二、以村寨为单位的社会监督314

三、在族际交往中强化自我意识314

四、一切传承都伴随着宗教意识315

第四节 学校教育和现代化316

一、学校教育的开始317

二、学校教育的发展318

三、学校教育与传统教育319

四、教育与现代化发展320

第十九章体育与竞技322

第一节 体育与竞技的种类322

一、滨水而居中的龙舟竞渡323

二、与佛塔同生的堆沙324

三、孔明灯与高升的燃放324

四、其他体育与竞技326

第二节 体育与竞技的衍化及分工326

一、源于生产斗争的体育竞技327

二、源于社交生活的体育竞技328

三、源于宗教生活的体育竞技329

四、源于战争生活的体育竞技331

第三节 体育竞技中的歌舞艺术332

一、象脚鼓舞332

二、盾牌武舞333

三、鼓乐334

四、其他竞技表演335

第四节 体育与竞技的综合功能336

一、记录和再现生产力的发展情况336

二、反映小乘佛教的传播及影响337

三、体现战争历史及尚武精神337

四、进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337

五、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338

第二十章文物与古迹339

第一节 古遗址339

一、新、旧石器时代遗址340

二、古墓葬遗址341

三、古城址、古建筑遗存341

四、古驿道遗址343

第二节 古建筑344

一、寺观庙宇344

二、亭台楼阁和祠堂345

三、古塔346

四、土司衙署348

第三节 雕刻绘画349

一、碑碣349

二、摩崖题刻350

三、崖画351

四、壁画352

第四节 其他文物353

一、馆藏文物353

二、近现代文物354

三、古树木354

四、溶洞、温泉355

第二十一章节日与民俗356

第一节 节令和主要节日356

一、农业生产与岁时民俗357

二、节日时间的确定358

三、内地傣族的主要节日359

四、边疆傣族的主要节日360

第二节 节日中的民俗361

一、节日中的宗教活动361

二、节日中的娱乐活动362

三、节日中的服饰展示363

四、节日中的饮食习俗364

第三节 节日中的社会联系365

一、亲朋好友的互往365

二、节日交往的仪礼366

三、赶摆与交易活动367

四、婚恋与盖房建屋368

第四节 节日民俗中的文化认同369

一、节日活动中的社会集团认同369

二、节日宗教祭祀中的精神联系370

三、节日饮酒习俗中的感情联系371

四、节日民俗与民族感情的维系372

第二十二章饮食与食俗373

第一节熟食的原料与烹制373

一、烤类食品373

二、蒸煮类食品375

三、油炸类食品376

四、糯米制食品377

第二节 生菜的原料与配制378

一、凉拌类378

二、腌制类380

三、酱类381

四、其他干菜382

第三节 庆典食俗382

一、小乘佛教庆典中的食俗383

二、原始宗教庆典中的食俗384

三、节日庆典中的食俗385

第四节 其他食俗与食俗禁忌386

一、居家食俗386

二、婚宴食俗388

三、丧礼食俗389

四、食俗禁忌389

第二十三章宗教与巫术391

第一节 宗教的区域类型及组织391

一、西双版纳区域392

二、德宏区域(包括耿马、孟定)394

三、红河沿岸区域395

四、金沙江沿岸散居傣族区域395

第二节 小乘佛教的节日与活动395

一、西双版纳区域的“赕”395

二、德宏区域的“摆”398

一、贝叶经的制作与刻写400

第三节 佛教的经典与法规400

二、西双版纳地区佛经的内容与分类401

三、德宏地区佛经的内容与分类403

第四节 祭祀行为与巫术行为404

一、西双版纳地区寨级勐级神鬼的祭祀404

二、德宏地区寨级勐级神鬼的祭祀407

三、红河沿岸傣族的祭鼋407

第一节 育儿习俗与成丁礼409

第二十四章生仪与葬礼409

一、养育技术与个性培养410

二、幼儿护理与能力锻炼411

三、社会活动与角色意识412

四、成年礼仪与权利获取412

第二节 丧葬仪礼与规则413

一、吊丧和停灵414

二、出殡与安魂415

四、其他葬仪417

三、僧侣的葬仪417

一、村社成员的角色分工418

第三节 丧葬的组织与角色分工418

二、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419

三、家眷成员的角色分工420

四、家族组织与子权树立421

第四节 葬仪中的彼岸世界422

一、小乘佛教中的因果观422

二、赕与摆的目的与追求424

三、彼岸世界中的互利与宽容426

第二十五章文身与服饰427

第一节 文身的缘起与解释427

一、文献中的文身427

二、文身传说与图案429

三、文身缘起与目的429

一、文身仪式与祖师祭拜432

第二节 文身的方法与过程432

二、文身过程与禁忌433

三、文身工具与方法434

四、染齿装饰与保健435

第三节 服饰的地域类型与穿着436

一、西双版纳类型437

二、德宏类型438

三、元江、新平类型438

四、元阳、红河、金平类型440

第四节 服饰的禁忌与标志441

一、西双版纳傣族的服饰等级制度441

二、德宏傣族的服饰等级制度442

三、服饰的变换与行为规范443

四、服饰的制作与技能传承444

后记445

1997《傣族文化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世林,伍琼华著 1997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1993 PDF版)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
1993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傣族(1984 PDF版)
傣族
1984
傣族傈僳族文学论文选( PDF版)
傣族傈僳族文学论文选
傣族语言( PDF版)
傣族语言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1990 PDF版)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
1990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卫生志(1995 PDF版)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卫生志
1995 芒:德宏民族出版社
傣族文学史(1995 PDF版)
傣族文学史
1995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1993 PDF版)
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
1993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与文化(1992 PDF版)
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与文化
1992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1992 PDF版)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
1992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傣族文化研究(1988 PDF版)
傣族文化研究
1988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傣族文学简史(1988 PDF版)
傣族文学简史
1988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中华文化通志  壮、布依、傣、仡佬、京族文化志(1998 PDF版)
中华文化通志 壮、布依、傣、仡佬、京族文化志
199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华文化通志  藏族文化志(1998 PDF版)
中华文化通志 藏族文化志
199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1995 PDF版)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
1995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