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辐射防护基础》求取 ⇩

第一章医学核辐射物理基础及辐射防护常用量1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放射性核素1

一、原子结构1

二、X 射线3

三、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6

第二节 核衰变类型及衰变规律7

一、核衰变类型7

二、核衰变规律10

二、照射量X11

一、放射性活度A11

第三节 辐射防护常用量及其单位11

三、吸收剂量D13

四、比释动能K13

五、剂量当量H 与当量剂量HT,R14

六、有效剂归当量HE 与有效剂量E16

七、待积剂量当量H50,T19

第二章辐射的生物学作用基本规律22

第一节 辐射及其生物学作用22

一、辐射的概念、种类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2

二、传能线密度和相对生物效应27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31

第三节 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32

一、自由基的产生33

二、自由基的损伤机制34

三、稀释效应34

四、氧效应35

五、防护效应38

六、温度准备应39

第四节 直接和间接作用的相对效应40

第五节 影响电离辐射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40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40

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49

第三章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57

第一节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分类57

一、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57

二、近期效应与远期效应57

三、随机效应与确定性效应57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损伤58

第三节 电离辐射致突变及致癌效应61

一、电离辐射致突变效应61

二、电离辐射致癌效应62

一、人类染色体65

第四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染色体的作用65

二、电离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67

第五节 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影响69

一、电离辐射致造血系统的基本变化70

二、电离辐射致出血综合征71

第六节 电离辐射对非特异免疫的作用及感染并发症73

一、电离辐射对非特异免疫系统的抑制74

二、电离辐射对特异免疫系统的抑制78

三、急性放射损伤感染并发症及其特点80

四、长期小剂量照射对免疫系统的作用——Hormesis 效应80

第一节 病因83

第四章外照射急性放射病83

第二节 临床表现84

一、初期85

二、假愈期85

三、极期86

四、恢复期87

第三节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分型88

一、骨髓型急性放射病89

二、肠型急性放射病91

三、心血管型和脑型急性放射病92

第四节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93

二、临床判断94

三、生物剂量估算94

一、物理剂量估算94

四、血、尿生化检测96

第五节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治疗97

一、治疗原则97

二、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98

三、中、重度骨髓型急形放射病的治疗98

四、极重度骨髓型、肠型、脑型放射病的治疗99

第一节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101

第五章外照射慢性放射损伤101

一、病因102

二、临床表现103

三、分度诊断104

四、处理原则105

第二节 慢性放射性皮肤疾病106

一、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06

二、放射性皮肤癌症107

第三节 放射性白内障107

第二节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10

第一节 辐射防护的目的110

第六章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标准110

一、正当化原则111

二、最优化原则111

三、个人剂最限值化原则112

第三节 我国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标准112

一、放射防护基本限值112

(一) 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最限值112

(二) 特殊职业人员的剂最限值114

(三) 公众中的个人剂最限值114

(一) 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表面导出限值115

二、放射防护的推定限值115

(二) 年摄入量限值及导出空气浓度限值116

三、教学和事故性照射的防护及其限值117

(一) 教学中的接触电离辐射时的剂量限值117

(二) 特殊照射,应急照射和事故照射的剂量限值121

第四节 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122

一、常规医学监督122

二、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122

三、特殊受照人员的管理123

四、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保健123

第一节 辐射源与辐射场125

第七章医学上应用的电离辐射防护125

一、X射线源(装置)126

(一) X射线的线质126

(二) X射线源(装置)的照射量率127

二、γ 辐射源130

(一) 点源照射量率的估算131

(二) 非点源照射量率的估算133

第二节 我国医疗照射及其现状139

第三节 医疗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45

一、医疗照射的正当化146

二、医疗照射的最优化147

第四节 医用封闭源的防护148

一、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149

二、医用X、γ 射线的衰减及屏蔽厚度估算150

(一) X、γ 射线的衰减150

(二) 利用衰减倍数计算物质屏蔽厚度160

(三) 利用半衰减厚度估算物质屏蔽厚度170

(四) 医用X、γ 射线源装置的屏蔽估算171

(五) 医用X、γ 射线的常用屏蔽材料189

(一) 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划分195

一、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工作条件195

第五节 医用开放源的防护195

(二) 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工作场所分级203

(三) 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的防护要求204

(四) 放射性工作条件的划分及防护要求205

二、医用开放源的防护的基本措施206

三、医用开放源的安全操作规程210

附:放射性危险标志物(牌)212

第八章医用X 射线诊断的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214

第一节 医用X 射线诊断的管理214

第二节 对受检者的防护要求216

第三节 医用X 射线诊断工作人员的防护操作要求217

第四节 医用X 射线诊断的防护设施要求218

第五节 医用X 射线诊断的质量保证219

第六节 医用X 射线设备的防护监测与管理222

一、透视用X 射线机的监测222

二、摄影用X 射线机的监测228

第九章放射性废物的治理232

第一节 概述232

一、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及特点232

二、放射性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算什么232

一、低放射性废液的处理233

三、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指标233

第二节 放射性废液的治理233

二、中、高放射性废液的处理236

第三节 气载放射性废物的治理236

第四节 固体放射性废物的治理238

一、低放固体废物的设置238

二、中、高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置239

第十章医学非电离辐射的安全与防护241

第一节 射频辐射与微波辐射243

一、对机体的作用及影响243

二、射频与微波辐射危害的防护246

第二节 激光248

一、激光对机体的影响249

二、激光危害的防护措施249

第三节 超声波与核磁共振250

一、超声波250

(一) 超声波对物质的作用252

(二) 超声对人体的损害及安全253

二、核磁共振258

(一) 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259

(二) 核磁共振对人体的可能损害及安全261

1995《医学辐射防护基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强永刚主编 1995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辐射防护基础(1982 PDF版)
辐射防护基础
1982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国外辐射防护(1984 PDF版)
国外辐射防护
1984
辐射防护文集(1976 PDF版)
辐射防护文集
1976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电离辐射防护  第2卷  核装置辐射防护(1988 PDF版)
电离辐射防护 第2卷 核装置辐射防护
1988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建筑工程概预算与基础知识(1981 PDF版)
建筑工程概预算与基础知识
198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  电离辐射防护-辐射防护物理基础  第1卷(1988 PDF版)
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 电离辐射防护-辐射防护物理基础 第1卷
1988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中子辐射的防护(1981 PDF版)
中子辐射的防护
1981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辐射防护导论(1991 PDF版)
辐射防护导论
1991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大气辐射学基础(1993 PDF版)
大气辐射学基础
1993 北京:气象出版社
核能与辐射防护(1994 PDF版)
核能与辐射防护
1994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医用外照射源的辐射防护(1984 PDF版)
医用外照射源的辐射防护
198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核医学基础与放射防护(1995 PDF版)
核医学基础与放射防护
1995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辐射防护中的辐射致癌问题(1988 PDF版)
辐射防护中的辐射致癌问题
1988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1983 PDF版)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1983 北京:计量出版社
辐射防护手册  第2分册  辐射防护监测技术(1988 PDF版)
辐射防护手册 第2分册 辐射防护监测技术
1988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