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求取 ⇩

目 录1

导言1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二、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3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6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8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12

第一节 商品12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2

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4

三、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6

四、商品的价值量17

第二节 货币20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20

二、货币的本质24

三、货币的职能24

第三节 价值规律29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29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9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30

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32

一、什么是商品拜物教32

二、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32

三、商品拜物教的历史性质33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36

一、两种不同的流通形式36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36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37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39

第二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41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41

二、价值增殖过程42

三、资本43

第三节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4

一、剩余价值率44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5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6

四、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47

五、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48

一、工资的本质49

第四节 工资49

二、工资的形式50

三、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51

四、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工资水平的差异52

五、工人阶级为争取提高工资而斗争54

第五节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革命意义54

第三章 资本积累56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56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56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59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60

一、资本有机构成60

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相对人口过剩62

三、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64

二、无产阶级贫困化65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65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65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69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69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69

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71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71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三种职能形式71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74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75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75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76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78

四、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79

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80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83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83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83

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84

三、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84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85

一、简单再生产的图式85

二、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86

三、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87

四、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88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89

一、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89

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90

三、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92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95

第一节 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95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95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97

三、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99

四、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革命意义100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01

一、商业资本101

二、商业利润102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04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104

二、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05

一、级差地租107

第四节 地租107

二、绝对地租109

三、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110

第五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111

一、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创造111

二、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111

第六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113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113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114

第七章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116

第一节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116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16

二、把着眼点放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上119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含义125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125

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126

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128

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130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工农业现代化建设133

一、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建设133

二、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136

第八章 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40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140

一、中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14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份143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145

一、商品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46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46

二、实现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149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发展152

第三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155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计划发展155

二、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一致性156

三、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计划调节 和市场调节158

第九章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科益关系1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163

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物质利益问题上的主要经验和教训163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观的基本内容165

三、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主要形态168

四、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169

五、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170

一、经济利益在社会主义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7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总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171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总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172

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经济利益关系17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180

一、提高经济效益是正确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物质基础180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184

三、最佳经济效益的实现机制187

第十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1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和流通形式190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190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的经济成份193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形式194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的供求关系1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的供求关系和流通体制196

二、制约供求关系的基本要素197

三、实现供求平衡的途径198

四、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制200

第三节 发展第三产业201

一、什么是第三产业201

二、第三产业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2

三、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204

四、发展第三产业需要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206

第四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207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性质207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形式208

三、社会主义货币流通渠道210

四、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211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必要性213

第五节 社会主义的信贷和银行213

二、社会主义银行信贷的基本原则215

三、社会主义银行的地位和作用216

四、社会主义金融体系21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2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220

一、经典作家对按劳分配理论的论述220

二二、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223

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实现的特点226

第二节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要求229

一、正确认识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的关系229

二、劳动报酬差别要合理体现劳动差别230

三、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相联系231

五、要处理好一部分人先富和坚持共同富裕的关系232

四、把按劳分配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2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报酬形式234

一、劳动报酬形式与劳动形态234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劳动报酬形式235

三、农业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23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补充形式240

一、非按劳分配方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240

二、按劳分配的补充形式及其特点24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消费244

第一节 消费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44

一、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244

二、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特点247

三、消费是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枢纽点251

四、社会主义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253

五、社会主义消费与交换之间的关系255

六、社会主义消费与分配之间的关系257

七、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实现社会主义生产与消费的同步增长2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259

一、社会主义的消费方式259

二、社会主义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261

三、社会主义的消费结构261

四、社会主义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反作用264

第三节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265

一、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我国一定要长期坚持的方针265

二、防止消费膨胀,使社会消费基金的增长率不超过可分配的国民收入的增长率26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69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沿革269

二、改革经济体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74

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76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前进278

一、在改革的实践中逐步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278

二、改革的重大成就2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85

一、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农业体制285

二、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290

第四节 增强企业活力,加强和完善宏观控制机制292

一、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92

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98

三、加强和完善国民经济宏观控制机制306

第五节 在对外开放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309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309

二、改革外贸管理体制312

1988《政治经济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文杰,卢希悦主编 1988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政治经济学(1985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75.12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75.12
政治经济学(1984.8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84.8 群众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49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49 冀东新华书店
政治经济学( PDF版)
政治经济学
莫斯科政治文献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94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9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95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95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消防经济学(1995 PDF版)
消防经济学
199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87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87 贵州新华书店
政治经济学(1995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95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86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86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92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92 北京:改革出版社
工业微观分析学(1993 PDF版)
工业微观分析学
1993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90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9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92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92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