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学论》
作者 | 张超,沈建法著 编者 |
---|---|
出版 |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60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090584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5828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第一章绪论1
1.1区域科学的产生1
1.2区域科学的性质4
4.4集聚经济与区位 (15
1.3区域科学的特点6
1.4区域科学与地理学8
1.5区域科学的内容体系10
第二章区域系统原理13
2.1区域与区域系统13
2.2区域系统的特征16
2.3区域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3
2.4区域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其稳定性30
2.5 区域系统的调节与控制37
2.6区域系统的演化45
第三章区域经济的微观基础54
3.1引言54
3.2 商品供需原理55
3.3市场机制58
3.4供需弹性61
3.5不完全竞争66
3.6生产成本与规模经济69
3.7最优生产规模的确定74
3.8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76
3.9区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82
第四章空间经济与空间结构理论85
4.1区位与区位选择85
4.2区域差异与竞争93
4.3市场区位99
4.5区域分工与区位108
4.6交通条件与区位116
4.7消费地、原料地与区位122
4.8区域空间结构理论124
第五章空间相互作用130
5.1 引力模式130
5.2极大熵模式132
5.3机会模式136
5.4区间贸易与商品流138
5.5人口迁移与人口流141
5.6资本流145
5.7技术扩散与信息流148
5.8中国市场潜力的空间分布151
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158
6.1区域发展与经济增长158
6.2区域经济增长因素161
6.3宏观经济增长理论168
6.4基础部门与非基础部门的发展理论172
6.5区域部门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178
6.6区域平衡与不平衡发展理论186
6.7极核发展理论191
6.8梯度发展理论193
6.9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经济结构198
第七章经济区划论200
7.1经济区与经济区划200
7.2经济区划的依据与内容206
7.3经济区划的层次与方法210
7.4我国经济地带的划分217
7.5我国大经济区的划分227
第八章区域规划论234
8.1 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234
8.2区域规划的类型与内容238
8.3区域规划的系统方法242
8.4区域规划的现状与趋势246
第九章区域系统模型250
9.1区域系统模拟250
9.2地理区划模型256
9.3区域投入产出模型264
9.4区域多目标规划模型270
9.5区域大系统分解协调规划模型276
9.6简单最优区位模型284
9.7综合最优区位模型290
9.8区域系统模拟优化法301
9.9区域综合社会经济模型306
第十章区域信息系统318
10.1 区域信息系统引论318
10.2县级区域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327
10.3县级区域信息系统CGIS设计333
10.4 CGIS的使用342
10.5人口预测信息系统350
参考文献356
后 记358
1991《区域科学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超,沈建法著 1991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区域成矿学
- 1999 北京:地质出版社
-
- 区域规划概论
- 1984
-
- 区域经济学导论
- 1990
-
- 区域教育学
-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
- 区域经济学概论
- 1990 北京:海潮出版社
-
- 区域构造学
- 1979 北京:地质出版社
-
- 土地科学与区域开发
- 199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区域经济学导论
- 1992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 区域经济学新论
- 1998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
- 区域开发导论
- 1992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 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管理
- 199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区域学
- 1992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区域经济学
- 1997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
- 区域经济论
- 1994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 论区域经济
- 1999 北京:新华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