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我国改革实践》求取 ⇩

目录1

总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指导方针9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13

第一编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生产力17

(一)发展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18

一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发展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18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8

(二)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发展22

二 我国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25

(一)实现工业化25

(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33

三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35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35

(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35

(三)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37

(四)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39

第二章 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48

一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48

(一)科学的社会功能48

(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0

(三)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52

二 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54

(一)科学技术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发展的关键54

(二)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56

(三)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革命力量58

三 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59

(一)解放后我国科学事业的主要成就59

(二)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61

(三)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道路62

第三章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65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65

(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65

(三)教育的功能67

二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69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振兴经济的必要前提69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70

(三)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地71

三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72

(一)我国教育的现状72

(四)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具有极大作用72

(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75

一 环境保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78

(一)环境是人类生产的基本条件78

第四章 环境保护是发展生产力的条件78

(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81

(三)搞好环境保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84

二搞好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85

(一)走中国式的环境管理道路85

(二)利用天然能源净化环境86

(三)合理布局是环境保护的战略性预防措施88

(四)综合利用是消除污染的最积极的途径88

(五)搞好环境保护还必须以生态平衡规律为依据89

三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93

(一)现代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93

(二)我国研究生态经济学的战略意义94

第二编社会主义生产97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98

一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98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98

(二)教育的本质和职能99

(二)社会主义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100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101

二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101

(二)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需要的性质和内容102

三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104

(一)实现生产目的手段的客观性104

(二)发展社会生产、增加产品总量的途径105

(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105

四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08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重要特点和要求108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109

(三)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110

第六章 社会主义流通112

一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112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112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115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117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117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119

(三)我国的人民币121

三 社会主义信贷和银行122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重要性122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123

(二)社会主义银行124

(三)社会主义利息127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分配129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129

(一)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129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30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31

(四)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的关系134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国家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体方式136

二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136

(二)建立适应商品经济的按劳分配模式141

(三)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47

第八章 社会主义消费151

一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151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151

(二)消费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55

二 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和消费模式157

(一)消费结构157

(二)消费方式161

(三)消费水平163

(四)消费模式164

三 社会主义的个人消费168

(一)个人消费的地位和作用168

(二)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170

第三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72

第九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73

一 经济体制173

(一)经济体制的含义173

(二)选择经济体制模式的则原174

二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模式175

(三)我国经济体制模式177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177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178

(三)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180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181

三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84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184

(二)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和建设的任务188

(三)全面进行体制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几个问题190

第十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192

一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192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和实践192

(二)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客观性194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作用196

(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不会动摇社会主义济经制度198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200

二 社会主义形式的主体形式200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

(三)社会主义联合所有制经济203

三 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形式206

(一)个体经济206

(二)私营经济207

(三)利用外资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0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12

一 社会主义必然是计划经济212

(一)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的客观必然性212

(二)有计划发展规律要求协调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213

(三)有计划发展规律与计划化216

(一)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认识的发展218

二 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218

(二)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的客观必然性220

(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性221

(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223

(五)社会主义价值规律223

三 建立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社会主义计划体制22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企业229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特征229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任务229

(二)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30

二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活动的核心是经济效益232

(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点232

(二)社会主义社会衡量经济效益的标准233

(三)社会主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234

(四)提高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236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239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及其基本原则239

(二)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的形式239

(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必要性239

(四)经济责任制的成效241

四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242

(一)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242

(二)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特点244

(三)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内容245

(四)经济核算与经济核算制252

(一)经济运行机制的涵义254

一 经济机制254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254

(二)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特征256

二 有计划的市场机制260

(一)有计划市场机制的必要性260

(二)社会主义计划市场机制的核心和内容263

三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67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267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意义271

(三)改革和健全社会主义价格体系272

四 完善企业经营机制277

(一)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277

(二)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剖析280

(三)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283

五 建立宏观经济调节 体系286

(一)建立宏观经济调节 体系的重要性286

(二)逐步建立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节 体系289

第四编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292

第十四章 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方针293

一 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开放的社会293

(一)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93

(二)对外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问题295

(三)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98

(四)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302

二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304

(一)对外贸易304

(二)引进先进技术307

(三)利用外资309

三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313

(一)兴办经济特区313

(二)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促进经济技术开发315

(三)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316

四 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317

(一)扩大了对外贸易317

(二)利用外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18

(三)引进国外关键技术319

(四)经济特区取得的变化319

(五)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开放对国民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320

(六)加强了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320

(七)培养了对外经贸工作的人才,学会了对外经济活动的本领321

1990《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我国改革实践》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胡金元编 1990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与改革实践(1992 PDF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与改革实践
1992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991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1991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86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1986 哈尔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1996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1996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与实践(1984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与实践
1984 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95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995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我国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1987 PDF版)
我国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1987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改革实践(1991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改革实践
1991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93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993 济南:黄河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87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1987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改革实践(1992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改革实践
1992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4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1994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新编会计电算化实用技术(1993 PDF版)
新编会计电算化实用技术
1993 北京:海潮出版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理论与实践(1994 PDF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理论与实践
1994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实践(1998 PDF版)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实践
1998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